前面讲到过的鸿门宴,就是一场剑拔弩张、酒气中蕴含着硝烟的战场。在酒宴上擒杀对手,历史上不乏案例。秦时,秦孝公派卫鞅帅军讨伐魏国,魏国派遣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垒时,卫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和你公子卬本来就是朋友,今天虽各为其主,但不忍心攻打昔日的朋友。我约你见面商谈议和结盟,高高兴兴饮两杯酒各自罢兵,使我们秦魏两国都能安定。公子卬比较老实,信了老谋深算的卫鞅的话,兴冲冲跑来喝酒。“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12]卫鞅酒宴上抓住了公子卬,趁机击败了魏国的军队,使得魏国割地求饶。可以说卫鞅不耿直,但是战场上就是尔虞我诈,两杯酒搞定魏国,战争也就这么简单。
秦惠王派张仪说服各国事秦,欲统一中国。张仪到了燕国,给燕昭王讲了个故事,目的是离间燕国与赵国的关系,让燕国投靠秦国。说赵王要想吞并代国,先是把姐姐嫁给代王,然后又约请代王在句注边塞会盟饮酒。赵王早些时候就命厨师做了一个长柄的金斗,这个金斗可以作为武器击打人。到了会盟的日子,“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13]赵王阴险,用金斗作为武器,让厨师上热汤,并在舀汤时用金斗击杀代王。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酒场上击垮敌手的故事。同时也警告了燕国,赵国凶险不可与他结盟,瓦解了燕赵联盟。
兵不血刃而智胜,最典型的要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所记:秦王邀约赵王在渑池相会饮酒,赵王畏畏缩缩地去了,蔺相如作陪。秦王酒喝高了,要赵王奏瑟,然后令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也同样请求秦王敲打瓦钵,秦王恼怒,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得不敲打瓦钵,蔺相如也要赵国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14]在酒席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勇敢,大义凛然威慑了秦王,保住了赵王的脸面,也保住了赵国的土地,胜过了千万雄兵。
饮酒过度,贻误军机,导致战事失败。《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刘备要领军讨伐袁术,徐州城留张飞守城,临行前怕张飞喝酒误事,一再叮嘱。张飞也保证不喝酒、不打人。张飞送走刘备后,把所有事务都交陈元龙管理,自己只管喝酒。一人喝酒不好玩,于是召集众官都来喝酒。喝到糊里糊涂的状态,硬逼着曹豹喝酒,曹豹不喝,张飞发了酒疯,要打曹豹一百鞭。曹豹说,看在我女婿的面上张爷你饶了我,张飞说你女婿是谁?曹豹说是吕布,张飞一直对吕布不满,于是说我更要打你。众人劝不住,曹豹挨了五十鞭子,恨不过,就给吕布去信,说张飞喝醉了,城中空虚,你今夜领兵来夺城。吕布暂时投靠刘备,正无立足之地,于是领军偷袭徐州。曹豹作内应,吕布攻进城中,张飞还大醉而睡,左右摇醒张飞,张飞还在酒中,浑身无力,只得弃城逃走。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写曹操在许都,一天喝酒醉了,要想嫖妓,他的手下告诉他,昨天看见馆舍的旁边有一个年轻妇人,很是漂亮,是张绣的叔叔张济的妻子。曹操不管何人,色胆包天,于是就把张济的妻子办了。这事传到张绣耳朵里,张绣恨得咬牙切齿:曹贼欺人太甚了。于是密谋反曹,但是守卫曹营的典韦武艺高强,必须先把他放倒。张绣就派人把典韦请到军中,殷勤侍酒,把典韦灌得大醉。半夜时分,曹操还在与邹氏喝酒作乐,猛然听得军中杀声四起,急忙喊醒典韦,典韦的武器已被人盗走,只得用刀护卫曹操逃跑。好在典韦勇猛,守住大门直到战死。曹操虽然逃跑出来,但他的长子曹昂却在混战中被杀死。
借酒设谋,出奇制胜。《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写曹操派大将刘岱、王忠领军五万攻打刘备,王忠被关羽活捉押回徐州,张飞立功心切,领军去打刘岱。刘岱不敢应战,坚守不出。张飞每天在阵前叫骂,刘岱越发不敢招惹张飞。张飞于是心生一计,传令今天晚上去劫寨,然后在帐中饮酒,喝得大醉,抓住一个有小错的士兵就是一顿好打,打完了绑在寨中,并说:等今夜出兵时用来祭旗,却暗中吩咐看守的士兵放掉他。士兵逃脱,心中怀恨,就跑到刘岱的营中,报告张飞晚上要来偷袭。刘岱看士兵一身的伤,相信了士兵的话,就把军队埋伏在寨外,等张飞自投罗网。“是夜张飞却兵分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的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猛张飞粗中有细,利用自己的弱点,却巧妙地施了一计,赢得战事的胜利。
[1] 欧阳修:《新五代史》,4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 张廷玉:《明史》,59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 司马迁:《史记》,197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司马迁:《史记》,196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5] 脱脱:《金史》,7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www.xing528.com)
[6] 陈寿:《三国志》,20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 陈寿:《三国志》,12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8] 陈寿:《三国志》,2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9] 陈寿:《三国志》,2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 薛居正:《旧五代史》,81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1] 欧阳修:《新五代史》,3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 司马迁:《史记》,176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 司马迁:《史记》,180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 司马迁:《史记》,190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