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没有到过安徽,但是为什么偏偏对那里的一款历史悠久的地方小吃“虎皮毛豆腐”这样印象深刻呢?
说起来这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1993年初,笔者应邀来到厦门的信达大酒店工作。作为厨房工作的全权负责人,首先就得跟采购部的采购员们打交道。
经过短短三五天的接触,我就知道专司厨房食品物品采买的采购员的底细了。好家伙,人家竟然有双学历,一个是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另一个是武汉大学本科。安徽师大我不太了解,但武汉大学可是名牌大学呀!这位老弟可是我从业这么多年来所见过的学历最高的采购员了。
这位高学历采购员来自虎皮豆腐的故乡安徽。话说这一天上午,我正在厨房里忙活着。那位采购员老弟来到厨房,有些神秘地递给我一小包东西,并特意叮嘱这是送给我个人的!由于工作太忙,在班上我是没时间(而且也是不应该这样做的)打开欣赏的。等带回宿舍打开一看,原来是豆干模样的一种食品,包装上写的名称为“虎皮毛豆腐”,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是介绍这虎皮毛豆腐制作历史的。你还别说,这虎皮毛豆腐表面看起来并不打眼,但这制作历史还挺有意思的。我边看边打开一小包虎皮毛豆腐吃了起来,这味道还真有些独特,要说有多醇厚浓香好像也谈不上,但吃后口有余味还是没问题的。
我正在享受这虎皮毛豆腐的美味时,听见有人敲门,开门儿一看,原来正是住在我对门儿的那位大学生采购员。
“这虎皮毛豆腐的味道怎么样?这可是我们家乡有名的小吃呢!”脚还没站稳,他就这样问道。我也连忙答道:“这虎皮毛豆腐好吃自不必多说,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它的制作历史。”见我这样回答,他显得很满意,坐下来以后,手指虎皮毛豆腐饶有兴致地对我说:“刘师傅,提起我们安徽老家的虎皮毛豆腐,敢情和大明朝的太祖皇帝还有直接关系呢!”什么,皇帝还能稀罕这小小的毛豆腐不成?见我面露质疑之情,他反而冷静下来,让我给沏了一杯铁观音,不紧不慢地讲了起来:想当初,在元朝末年,这位大明开国皇帝还在有钱人家做帮工。说实在的,在我们老家,帮工其实比真正的长工干活还要累,啥活计你都要干。这时间一长,他可就有点吃不消了。好在天下穷人是一家,大人们就只让朱元璋做些较轻的活儿。怎奈没过多久就让东家知道了,认为他是在白吃饭,于是就把他们几个年纪小的童工都给辞掉了。这下儿倒好,累是不累了,但吃饭可就成问题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晚上住破庙,白天去讨饭,过起流浪无着落的生活(所以民间大明皇帝当过乞丐的说法)。(www.xing528.com)
然而,好心的大伯大叔们却没有忘记这些乞讨度日的苦孩子,每天都拿出一些豆腐来送给他们糊口充饥。话说这一日,朱元璋他们这一帮小伙伴远离破庙来到十里开外的庙会上讨吃食。由于庙会人特别多,所以讨饭也比较容易,以至于他们竟一时忘了回那破庙来住。
再回过头来说这些热心的大伯大叔们,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孩子这几天夜不归庙,还依旧每天送豆腐。这样大约过了五六天,朱元璋他们才又回到破庙。刚一进门,见地上放了许多长出“白毛”的豆腐。噢!原来在我们没回来的这几天,大伯大叔们依然在给我们送豆腐。见了这豆腐,大家才又觉得肚子饿了起来。于是他们就用讨来的一点点菜籽油,把豆腐切片煎着吃了。谁知这一吃不要紧,朱元璋他们都觉着很好吃(与其说是豆腐好吃,倒不如说那是饿的,这和后来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不是如出一辙吗)。打这儿以后,索性他们就采取这种方法来吃这豆腐了。但有时也是不能如愿的,因为菜籽油轻易是讨不到的。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可他并没有忘记童年的那些穷苦伙伴,于是故地重游,来到了当年吃煎豆腐的破庙,恩赏了当地的老百姓,并传旨御厨就在此地仿制那数年前吃过的煎毛豆腐用以大宴随行的文武大臣,还钦封其为“虎皮毛豆腐”。也就是从这次重吃毛豆腐以后,这道受过皇封的“虎皮毛豆腐”不仅成了当地广为传颂的一道美食,而且还随驾来到了明宫御膳房,成为恩赏有功之臣的御赐美食!
好家伙,听完他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这小小的虎皮毛豆腐在我的眼中已是身价倍增起来,我连忙对他说:“毛豆腐的味道对于我这个川菜大厨来讲,倒不一定有多么稀罕,但你讲的关于它制作前后的故事我可是实实在在地记在心里了。”
听我这么一讲,他也高兴地笑出了声:“在我们老家,这样有文化底蕴的小吃还多着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