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笔者对于著名的京城烧麦馆“都一处”的了解,那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了。至今虽隔四十年之久,但依然印象深刻。记得那是我在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厨师培训班学习的第二年,即1972年,我们一行十人来到当时位于前门大街东侧的京城知名川菜馆力力餐厅实习。正巧,当时那著名的都一处烧麦馆刚好和力力餐厅同属一个基层店领导(那年头儿区属饭庄酒楼,大约都要几家组成一个基层店,为的是便于管理),所以,没过多久,我就很自然地等来了与都一处烧麦馆师傅们相识的机会。
那是一天中午下班时分,全体基层店的员工都来我所在的力力餐厅开会。当时我正在和力力餐厅的师傅闲谈。这时见两位并不认识的师傅朝我们这儿走来。离好几步远力力的那位师傅就站了起来和他们打招呼。然后他又把我介绍给了他们。听说我是来自北京第一服务局厨训班,而且将来都是要分派到大饭店大宾馆,所以他俩对我们同样显得热情有加,快言快语地和我们交谈起来。这时我才知道他们是来自都一处烧麦馆的两位师傅。见时间还早,我连忙进厨房给他俩各倒了一杯水,他们和力力餐厅的那位师傅相视一笑,又点了点头,夸我勤快眼中有活儿,如果能碰上个好师傅,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散会时,那两位师傅请力力的师傅抽时间带我到他们那里品烧麦。记得那是我俩下早班的一天下午,我们师徒如约来到力力餐厅往南也就四五百米远的都一处。离他们店差不多还有十几步远,只见那位我认识的师傅已经站在大门外等候我们了。但当时我见到店门口挂着的招牌好像是“燕京烧麦”,并没有见到乾隆帝当年钦赐的“都一处”虎头匾。
见我有这样的疑问,那位师傅开口对我说:“那块匾作为‘四旧’,听人说早已被封存多年了。”(他的这句话两年以后我才真正有了感受,因为我所在的四川饭店1973年重张开业时,挂的招牌也是以“成都饭庄”来取代“四川饭店”的)听他这么一讲,我不由得在店门前多看了几眼,心中在想,这是一家承载京味儿饮食文化的名店呀!
进店坐定以后,因时间还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就谈起这“都一处”虎头匾的故事(我当时只有倒茶听话的份儿了)。这时只见那位师傅左手摸了摸前额,又喝了两口茶,慢声细语地讲了起来:“说句实在话,在乾隆爷钦赐虎头匾以前,咱这小店是没有什么特殊名望的,在这前门大街上也只能算是平平常常的一家小餐馆!”
“那为什么当年的一朝天子,偏偏进了这不起眼的小店,还钦赐虎头匾呢?”
听到我这样发问,烧麦师傅笑了笑说,这就得算是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了。首先从地利上看,乾隆帝回宫,又是从南城而来,这烧麦馆所处的前门大街,可以说是必经之路。那可不是吗,当时的乾隆爷并不是有意寻这烧麦馆而来。
二再说这天时。如果不是当时天将擦黑儿,前门大街上其他卖吃食的店铺下幌儿关门儿,乾隆爷也不会选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店吃饭。
再说这第三点人和。还得说当时这位乾隆爷心情好,要是一见买卖家都关门歇业就龙颜大怒起来,让你说吃完烧麦,他还有心情给你赐名题匾吗?(www.xing528.com)
我正听得出神,只见那位烧麦师傅重新振作起精神,一字一板地对我们讲道:“话说这一天傍晚,乾隆一行从京东的通州微服私访回京。劳累了一天,肚子早饿了。待赶进城时店铺早都关门了,您还别说,还有一家店铺亮着灯。走近一看,原来是家卖烧麦的小饭馆。也顾不得许多了,赶忙让老板端些烧麦与他们吃!
吃饱喝足,乾隆爷率先开了口:“今晚这前门大街所有店铺都已关门谢客,而唯独你们这小小的烧麦馆居然让我们吃上了这顿夜宵,我看你们这烧麦馆就叫‘都一处’吧!”说完就率众人出了店门,直奔紫禁城而去。
再说这些店中伙计,没头没脑地听了“都一处”三个字,顿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就各自该做什么又做什么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的一个上午,只见几个宫中小太监送来了一块黑底金字的虎头匾。再往匾上看,由乾隆帝亲自题写的“都一处”三个大字苍劲古朴夺人二目。这烧麦馆的东家和伙计一干人等见此情景,茫然不知所措。只见一个太监手指虎头匾对他们说,你们知道那天晚间是谁到你们这儿来吃烧麦了吗?实话告诉你们吧,那是咱们当今皇上,圣上吃得高兴,所以钦赐了你们这块虎头匾,尔等还不跪下谢恩吗?
听完此话,大伙儿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跪倒谢恩!也就是从这儿以后,咱们这不起眼儿的烧麦馆很快在京城创出了名声!
说到这儿,这位烧麦师傅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唉,如今这虎头匾也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正当我听得入神的时候,一盘色泽洁白,形状真如“麦梢绽放的小白花”那样的烧麦端到了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