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螺”又称“醉泥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小海鲜美食,素以“酒香醇浓,肉质滑爽,咸中微甜,鲜香可口”而著称,历来为人们佐酒的上品。
然而,原本做川菜的笔者,怎么又和这海边美食扯上关系了呢?其实说起这事,对于我们职业厨师来讲也不足为怪,因为我们是可以应聘到任何地方去主厨的。
这次与醉螺结缘,完全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厦门信达大酒店工作期间的一种机缘巧合。对于我这多在内地工作的厨师来讲,这次鹭岛之行,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做海鲜菜的好机会(这时我才更加明白,有我学做川菜的功底,他方菜系只要我稍加用功,就可以学会)。二十余年以后的今天,每当想起那段司厨经历,真是受益匪浅。
记得我第一次吃醉螺的情形是这样的:那是到厦门不久的一天晚上,餐饮部经理约我到鼓浪屿上的鹭岛饭店去尝海鲜。
说句心里话,这顿饭对于我来讲,还是满有吸引力的。因为我刚一到厦门,就有人对我讲,在海岛吃海鲜跟你们在北京吃海鲜的感觉那可是大有区别的。
怀着一种好奇心里,我俩来到码头登上轮渡,不一会就到了对岸。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这旅游圣地鼓浪屿,面对大海,这时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起来。
上得岛来,我们闲逛了一会儿,才来到了这有名的鹭岛饭店。这是一座五层楼的老式建筑,一楼二楼为餐厅,三层以上是客房。我俩来到一楼餐厅,还没有转过神儿来,只见一位大厨模样的同行便迎了上来(原来经理在这里有朋友),先同经理打了招呼。经理又把我介绍给他。由于是同行,说了不过三言两语我们就熟悉起来。我跟着他来到他们的厨房看了一下儿,实事求是地讲,那宽大的海鲜池的确是令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当我们被安排好以后,即刻就上来了几盘海鲜小菜。那位大厨手指一盘泥螺对我说:“刘师傅,其他小菜在北京你可能都吃过,但这盘‘醉螺’我保你是今天才第一次吃到!”“是吗?”我却有点不相信。
于是,我就伸出筷子夹了两只认真吃了起来。肉虽然不算多,但那鲜香之味的确是难能可贵,在北京轻易不会吃到。我尚在回味之时,那位大厨又开口说道:“这醉螺又称醉泥螺或是醉花螺,是咱们厦门的特产。不瞒刘师傅你说,想当初大清朝的乾隆皇帝还吃过咱这醉螺呢!”“什么!乾隆还吃过这厦门醉螺?”见我质疑,大厨先给我们各倒了一杯啤酒,然后就用那带有闽南口音的普通话轻声细语地讲了起来:“其实这醉螺听老人们讲,始做并不在厦门,而是远在江苏的沿海城市,只是后来不知是哪位先生把它带到了咱们厦门(这话讲的靠谱,因为当年乾隆虽是屡下江南,但从来没到过福建),再加上咱们此地师傅们的传承与改进,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吃到的醉螺之口感与味道。”
酒干两杯以后,他就开始对我讲起了乾隆吃醉螺的故事。(www.xing528.com)
据说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江苏盐城一紧靠海边的渔家小镇上,有一位头脑灵活,厨技高超的张师傅突发奇想,把他们此地盛产的泥螺淘洗干净,用红砂糖和大麦烧酒“醉泡”了起来。
话说大约过了十天左右,这缸中飘出了一阵阵的酒香,招引来许多人。待张师傅揭开缸盖一看,唉呀!酒香更浓了,所有的人几乎被熏醉。
这时,只见这位张师傅顺手拿起一只泥螺先闻了闻,又取出螺肉放入口中这么一尝,嘿!这螺肉中的腥气已是全无,剩下的只有那醉人的香味了。
“醉螺”成功制作的这一消息,立时在小镇上不胫而走,没过多久,便成了这小镇上独有的风味美食。
话说在离这小镇并不太远的盐城,有一位十分嘴馋的知州大人,也不知怎么知道了这小镇出醉螺的消息。
这位馋知州二话没说,便微服私访来到这小镇上,先是亲口尝了尝这醉螺,感觉还真的不错,于是,就又掏钱买了一大包醉螺带回了盐城,末了还不忘叫他的家厨模仿制作。
但这毕竟是个技术活,只凭吃上这么一两次就会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家厨做了几次,知州大人都觉得口味不对,于是,不得不再次派人前往小镇,以食客的身份去“偷艺”。您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灵,大约过了十几天,这位终于学成而归。话说没过多久,正值乾隆皇帝五十六岁寿诞之日,按照常理,各地州府是要进贡贺礼的。这位颇懂钻营之道献媚之术的知州大人,为这贺礼的选择可是动开了脑筋。他深知当今天子不仅深爱名人字画,而且平日里也讲究饮食之道。所以,在正式的贺礼之外,又进贡了一坛醉螺,信心十足地差人送到了京城。没过多久,从京城朋友那里得知,乾隆皇帝吃了他进贡的醉螺之后,很是满意,连声夸他会当差,而且还下旨钦封这醉螺为贡品,年年要进奉清宫。
这位知州听罢,凭借多年官场经验,心想这升迁之日那将是指日可待。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吏部一纸公文,便把他调任东南沿海的厦门做了父母官!于是,这醉螺从此也就随之在厦门落了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