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乘佳品,独具风味久享盛名,一向被业界公认为是云南小吃之首。“不吃过桥米线枉到云南”已成为省外人的共识。
然而,米线前面为什么非得要加上“过桥”二字呢?过桥与米线两者间又有什么相互关系呢?这其中还会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呢?
提起这过桥米线创制的始末缘由,得从明末清初那时节说起。想当初,云南有一个叫蒙自的地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完全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貌。据说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岛上,更是风景如画清爽宜人。话说就在小岛紧靠水面处有两间当地人习以为常的茅草小屋,屋中住着一位年轻的后生。这位年轻人平常很少出门,更不与人交谈。慢慢的当地人都以另类的目光看这两间草屋了。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问了,莫非这年轻人有什么心事不成?
对不起,这你可就猜错了。原来每天难得出屋的青年后生,是一位上进心很强的读书人。
这年正当大考,他为了求得一份宁静,便来到这小岛上专心致致备考。你想啊,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外出闲谈呢?
由于劳心过度,再加这小岛上的生活的确是有些清苦,所以这读书人的一日三餐也就只好由他的妻子每天从岛外做好再送与他吃。这位年轻人的妻子,不但勤劳贤慧,而且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吃的饭菜,尤其擅做当地人都爱吃的“米线”。所以,当地人都会常说这么一句话:“要吃好米线就找书生嫂!”
再说这位读书人,在岛上潜心苦读月余,每天虽有爱妻按时送饭,但终归没有在家里吃得那样滋润,再加上费心费脑,所以他的身体不免日渐清瘦。
看到丈夫身体欠佳的状况,妻子很着急,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说不定等不到大考就病倒了,这怎么能行呢,得赶紧想个好方法使丈夫的身体好转起来!
话好说,但事情真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这可真难坏了咱们这位书生嫂。
唉!我何不在这“米线”制作上想些办法呢,对!应该把米线用鸡汤来做,因为当地人是很讲究用鸡汤来养人的,和普通的水相比,鸡肉鸡汤一定能让丈夫的身体好起来!
说做就做,第二天天还没亮,书生嫂就忙活开了,杀鸡炖鸡再煮米线,足足忙了一个大早晨,满满地盛了一罐“炖鸡米线”赶早来到小岛上。打开瓦罐一看,米线上面飘着一层黄澄澄的鸡油,就好像一层布一样把米线盖在了下面,由于这层鸡油有明显的保温作用,所以这时的米线还有点烫嘴呢!(www.xing528.com)
见妻子一大早就送来了这么好吃的炖鸡米线,书生的食欲也被调动了起来,足足地吃了两大碗,并连声夸好!站在一旁的书生嫂一见便也高兴起来,既然你这么爱吃,那我就天天给你做这炖鸡米线!
果不其然,在这炖鸡米线的滋养下,书生的身体明显好了起来,精神头儿也足了,每天更是点灯苦读熬到深夜。
看到丈夫每天又有精力专心备考了,妻子更是喜在心上乐在脸上。一天三顿,顿顿不是鸡肉就是鸡汤加猪肉,直把这米线做得是香飘四溢味美难挡!
恩爱感动了天和地,在书生嫂的精心照料下,这位年轻书生果然不负所望,终于在大考之年金榜题名,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再说这书生得中之后,便即刻回到家中。这下山村可热闹起来了,不但左邻右舍前来道贺,就连那些村外在当地有头有脸的先生们也来家中祝贺。
为了款待前来贺喜的人们,这位书生嫂又精心制作了“炖鸡米线”。众人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并连声夸赞在别人家中还真没吃过这有鸡肉有鸡汤的米线呢!而且大家都打听这米线叫什么名字,他们回去好照此学做!
您还别说,听大伙这么一问,书生嫂也是楞了一下儿。是啊,这么好吃的米线,能给她家带来如此好运气的米线又该叫个什么名字呢?只见书生嫂两眼望着那不远处的小岛,想起在那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天不亮就端着做好的米线早早出了家门,先过大街再走小道,最后再踩着那长长的木板桥来到小岛上送米线,不由得心中一动,不如就叫它“过桥米线”
大伙一听先是一楞,稍等片刻后,便齐声附和,说这个名字起得好,有情有义又不失咱这本地民风。
打这儿以后,“过桥米线”声名鹊起,家家户户做过桥米线,人人喜食“过桥米线”。
没过多久,这道美味吃食就从这小山村传到了山外,传到了县城。不久又传到了昆明,以致最后就传遍了整个云南。而且起码在云南境内,所有的米线最后都以“过桥米线”来命名了。于是,这“过桥米线”四个字便载入了中华美食文库,而咱们那位书生嫂自然就成了制作这“过桥米线”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