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仍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借助技术革命等引发的后发优势,正积聚挑战传统大国强国地位的能力。中美贸易摩擦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政治格局力量变化折射到贸易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相应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也呈现出进一步多元化,发展的层次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突出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各国和地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尤为激烈。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不遗余力地巩固已有的金融中心地位,而以高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牢牢抓住新技术革命以及经济金融中心转移可能带来的机遇,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就亚太地区而言,香港、新加坡以及东京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悉尼、墨尔本等则是争夺亚太地区首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竞争者。激烈的竞争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亚太地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上海要发展成能够媲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首先明确自身定位,在服务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牢牢确立在亚太地区的首要地位。
服务全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政策方面,中央政府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从1992年起,中央就已经明确了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定位,而这三个中心中又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2009年,又进一步明确要在2020年把上海发展成为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19年1月,八部委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明确了战略重点和推进举措。
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完善的公共设施、便捷的交通,以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都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保障。互联网通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近年来,针对上海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短板,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在硬件环境、客观的商业成本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上海立足于优化软件环境,努力在提升商业服务上下功夫。从政府要做“店小二”的朴素理念,到真刀实枪地减免各类税费,针对不同成长周期企业的多样化服务支持政策,上海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此外,上海拥有的最大优势是区位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广大内陆地区、长江经济带区域尤其是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长三角区域是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实后盾。上海不仅位于长江的出海口,而且还拥有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居于世界第一的上海港,为上海连接内地、服务本国金融,发挥自身天然港口的优势,建设有大量实体业务来往的功能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新兴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正成为主要的产业组织形式。适应这种发展潮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共谋发展。这种合作首先体现在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机构的国际接轨上。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要求,还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尤其是交易系统以及交易结算制度亟须与国际接轨。其次,需要在金融监管上与他国合作,共同监管。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在人才培养与流动上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密切合作。
在立足亚太的基础上,上海应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努力缩小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积极寻求合作,提升和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各项功能,巩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