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环境是一个涉及城市诸多因素的综合系统。如果忽视人才环境的系统性,容易导致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忽视城市本身对人才的长久吸引力;导致倾向于解决一时一地的人才需要,忽视人才成长的长期性和根植性。总体上看,缺乏系统性、制度化的人才环境措施使得上海在人力资源现状、智力资本潜力、国际人才流动便利性、职业资源前景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排名等级与伦敦、纽约等金融中心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软实力的建设是核心。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人才措施,建立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是上海人才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目前,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优化,反映在人才队伍上突出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1)人才数量尤其是高质量金融人才数量不足。一般而言,国际知名金融中心金融从业人员占其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0%,甚至更高。上海目前的这一比例还不到5%,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从业人员的总量无法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端金融人才的数量则更显不足。
(2)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上海传统金融类的从业人员占全部金融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而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和综合性领域的人才比较紧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www.xing528.com)
(3)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上海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背景、国际经历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十分紧缺,占全部金融人才的比例还不足2%。相比之下,新加坡的这一比例却高达20%,显示出两地在国际性人才方面的极大差距。
国际经验表明,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初期,政府大多对人才的集聚进行积极引导。而随着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对人才集聚的直接介入将不再具有效率及规模优势,政府需要逐步退出微观的人才管理,转向行使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金融人才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及产品的提供力度,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人才措施,将是上海在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各地人才优惠政策趋同的背景下,形成金融人才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