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体制实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模式。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对外挂牌,银行监管权力从中国人民银行分出,中国金融管理“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不过,监管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监管理念还在摸索过程中,分业混业的分歧还没有结束。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体制实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模式。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时,作为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货币,对各类金融机构也实行了统一管理。

在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自上而下的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为了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我国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即全国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该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其间虽有几次变动,但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改革开放之后,为配合经济发展,我国于1979年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另外,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至此,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我国金融体制也开始向现代化市场金融体制转变。

在1995年之前,国内对于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银行业实际上处于混业经营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几家银行先后设立了证券部,随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设立了信托投资部、证券公司或证券营业部,著名的国泰、南方、华夏三大证券公司当时就分属于建行、农行、工行。但随着后来国内证券业的飞速发展,金融机构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越来越多,加之监管缺失,最终造成了1992年的金融秩序混乱。1993年7月,国家开始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自此以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地强化国内的分业经营政策(翟义波,2015)。不过,那时商业银行还是可以投资经营证券、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而且可以直接投资经营企业、酒店、出租车公司,等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明显下滑,银行不良资产和违规案件大量爆发,这推动中国金融启动了一轮深刻的改革,其中包括成立了中央金融工委,发行2 700亿元专项国债,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剥离银行附属公司和非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等。从这之后,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受到最为严格的控制,基本上收缩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王永利,2015)。(www.xing528.com)

1998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分业管理的体制,证券、保险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出。国务院原证券委员会与原中国证监会合并为正部级的中国证监会。11月又成立了中国保监会。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对外挂牌,银行监管权力从中国人民银行分出,中国金融管理“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四个部门构成。采取的主要是规则性监管模式,并且主要运用微观审慎监管指标进行监管。

2018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一行三会”调整为“一行两会”。不过,监管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监管理念还在摸索过程中,分业混业的分歧还没有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