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初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到2018年底,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度联动。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伴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逐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相对完善

上海金融市场类型日趋丰富,相继组建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其中不乏国家级金融市场,为上海赶超国外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深圳相比,上海的优势在于货币市场、银行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而深圳的优势则集中于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为了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解决科技型和轻资产型中小微初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上海正在积极筹办科技银行,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二)金融创新活跃功能丰富多样

目前,“沪港通”已顺利启动,类似纽约“全球股份”等金融产品未来也将活跃在上海的金融市场中,外汇、债券、期权、期货、互换与权证等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与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上海证券交易所积极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包括推进政策性银行到交易所发债、商业银行发行减记债及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交易转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配合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布了贷款基础利率(LPR);推进市场基准体系的完善和应用,发布货币掉期曲线,增加一年定存报价曲线;推出人民币与澳元直接交易。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上海中心正式投产运行,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在上海落地。此外,中国银联转接清算系统后银行卡交易规模继续快速增长,2017年交易金额达到93.9万亿元,2018年突破百万亿元,上海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银行卡交易清算中心。金融创新为推动企业融通资金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便利,为国家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平台与工具。

(三)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上海金融产值稳步上升。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 438万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 330.54亿元(见表2-3),占全市GDP的17.40%,比2010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上海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影响力不断扩大。

表2-3 上海金融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18》《上海统计年鉴2015》。

2012—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全年交易成交额逐年攀升,从486.95万亿元增长到1 645.7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是民生产总值的3~4倍。其中,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占主要比重,其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增长态势强劲。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交额都有所波动(见表2-4)。

表2-4 上海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概况  单位:万亿元

注:除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按双向计算外,其他成交额数据均按单向计算。资料来源:2012—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ww.xing528.com)

上海初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新的市场平台不断建立。2015年底,国务院批准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推出了国债期货、同业存单、ETF期权、黄金ETF、外汇期权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海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上海金融法院获批成立,原油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铜期权、纸浆期货成功上市,其中原油期货已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原油市场;中国人寿上海总部、建信金融科技等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四)金融机构空间集聚效果显著

金融机构在上海的集聚非常明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至2017年底,已有1491家金融机构集聚上海(见表2-5),其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已达到251家,约为2011年的1.5倍。尤其是随着上海自贸区金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到2014年9月(自贸区成立1周年),已有3 000多家金融类机构获批入驻自贸区,占新设企业的1/4,其中持牌金融机构达94家,涵盖了中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股权投资等各金融类别,10家中资银行开具了5 000多个自贸账户。仅2014年前9个月,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2 010亿元,同比增长2.5倍,占全市的16.7%,且呈现逐月提高态势。境外人民币借款额达191亿元,降低了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57家申请参加了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规模达388亿元。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

表2-5 上海2011—2017年末金融业单位数

注:金融业单位数统计中,货币金融单位统计至市分行及持牌运营中心;资本市场单位统计至证券公司市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资信评级机构、证券市场机构和登记结算机构;保险业统计至保险公司市分公司、专业保险运营中心和保险中介机构。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
资料来源:2013—2018年《上海统计年鉴》。

到2018年底(自贸区成立5周年),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度联动。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全球资管生态圈在这里已经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已集聚9家全球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机构、14家外资独资资管公司,吸引51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设立了69家资产管理机构、9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通过深入推进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互联动,自由贸易账户继续拓围,新增跨境再保险结算功能。目前,全市已有56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累计开立13.6万个;覆盖全市符合条件的四类企业,已有4 000多家企业开立。上海自贸区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步伐,出台扩大银行业证券业、金融市场等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25条意见。2018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55万亿元,占上海全市的35.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4 826亿元,同比增长1.7倍。此外,上海保交所上线国际再保险平台,黄金国际板累计招募国际会员76家,成交金额4.9万亿元,中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交易,交易规模全球第三[15]。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2018年新增近5 000家企业纳入自贸账户系统,账户总数已超7.2万个。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等方面在全国率先试点,支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与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率先推出[16]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上海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国际金融组织首度落户上海,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取得重要突破,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中心、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管理总部相继成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银联国际有限公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重要金融机构落户上海。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日益丰富。

(五)金融对外开放成果逐步显现

一是金融对外开放领域成效卓越。2018年以来,上海积极落实“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先后上报两批23个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13个项目已落地,近期又上报了第三批8个项目。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主要集聚地。股票“沪港通”、黄金国际版、黄金“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跨境ETF等顺利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市场扩大开放,“熊猫债”发行加快,发行主体更加多元。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QDLP)。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聚集,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地,机构种类和国别更为丰富。截至2018年末,在沪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502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成立运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并购,开展国际化经营。

二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推动,显著提升了上海作为全球人民币中心的地位。2010—2017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从400多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0%。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在全国的占比从10%左右上升到30%,始终位于全国前列[17]。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支付货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殊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上海外汇市场交易币种和品种不断增加,人民币对外币的即期交易已达14对,每日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等对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已成为境内人民币的定价中心。

三是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金融法治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上海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陆续成立。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综合性信用条例——《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落户上海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运行。推出上海文创金融服务平台,做好金融服务支持上海进口博览会工作。此外,主动实施各项金融服务措施,积极吸引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集聚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超过37万人。设立并连续评选金融创新奖,在全国率先建立金融业联合会,成功举办十届陆家嘴论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