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为提升上海城市综合功能,实现从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浦东开发开放同步。1992年4月,李鹏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通过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使上海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简称“远东三中心”)。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将上海的城市定位从“远东三中心”提升为“国际三中心”。自此以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始终与经济、贸易中心为伴。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由此,上海的城市定位从“三个中心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升到“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上海描绘了未来20年的发展蓝图。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
2012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可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成为与纽约、伦敦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全球金融中心。(www.xing528.com)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的开放等重要内容,同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2019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