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定最优匹配方案的优化方法

确定最优匹配方案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理5.1 在考虑互惠偏好的双边匹配问题中,若对于Ai∈A,Bj∈B,θi+λj=1,则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稳定匹配。由于贪婪算法中的排序向量元素mij>0,因此,匹配方案μ不可能被个体阻塞,即μ一定是个体理性匹配。定理5.2 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帕累托弱有效匹配。

确定最优匹配方案的优化方法

(1)双边匹配优化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依据Ai对Bj的总体满意度αij和Bj对Ai的总体满意度βij,可以构建以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xij为0-1型决策变量,xij=1表示Ai与Bj进行匹配;否则xij=0。

在模型(5.7a)—(5.7h)中,式(5.7a)—(5.7b)是目标函数,式(5.7a)表示使甲方主体的总体满意度最大;式(5.7b)表示使乙方主体的总体满意度最大;式(5.7c)—(5.7h)为约束条件,式(5.7c)表示每个甲方主体最多与一个乙方主体进行匹配,式(5.7d)表示每个乙方主体最多与一个甲方主体进行匹配,式(5.7e)为一对一双边匹配的稳定性约束,其中M是一个足够大的正数;式(5.7f)能够保证不可接受对不能实现匹配。

模型(5.7a)—(5.7h)是一个多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本书采用基于隶属函数的加权和方法进行求解[141]。首先,采用的两个隶属函数μZ1和μZ2如下:

其中,Zmin1和Zmax1为单独考虑目标函数Z1的最小值和最大值;Zmin2和Zmax2为单独考虑目标函数Z2的最小值和最大值,0≤μZ1,μZ2≤1。

然后,将多目标优化模型(5.7a)—(5.7h)转换为如下的单目标优化模型:

其中,ω1和ω2分别表示目标函数Z1和Z2的重要性,且有0≤ω1,ω2≤1,ω12=1,为保证双边主体匹配的公平性,令ω12=0.5。

模型(5.10a)—(5.10b)是一个单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当双边匹配主体的数量较小时,可采用分支定界算法进行求解;当双边匹配主体的数量较大时,可采用优化软件包(如Lingo、Cplex等)或设计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进行求解。

(2)贪婪算法设计

由式(5.5)和式(5.6)可知,当θij=1时,式(5.6)可化简为βij=(1-θi)q2(rij)+θiq1(sijij,由式(5.1)、式(5.2)、式(5.3)和式(5.4)可知,此时αijij。针对θij=1这类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简单、快速获得稳定匹配的贪婪算法。具体算法的流程如下:

令μ为匹配对的集合,μ=∅,k=0;

Step 1:构建满意度矩阵M0=[mij]m×n,其中mijijij

Step 2:将满意度矩阵M0中mij>0的元素进行降序排列,并记排序向量为Tk

Step 3:选择排序向量Tk中排在第一位的元素mij,令μ=μ∪{(Ai,Bj)},删除Tk中的元素mig和mhj,g=1,2,…,n;h=1,2,…,m,并令k=k+1;

Step 4:若排序向量Tk为空,则算法停止;否则,转到Step 3。

上述贪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log(mn)),其中m和n分别表示甲方主体和乙方主体的数量或规模,由此可以看出本书设计的贪婪算法具有很高的求解效率,非常适用于求解大规模的双边匹配问题。

本书设计的贪婪算法不仅具有很高的求解效率,同时通过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具有一些优良的性质,比如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是稳定的、帕累托弱有效的等,下面给出具体的证明。

定理5.1 在考虑互惠偏好的双边匹配问题中,若对于∀Ai∈A,∀Bj∈B,θij=1,则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稳定匹配。

证明:设采用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为μ。由于贪婪算法中的排序向量元素mij>0,因此,匹配方案μ不可能被个体阻塞,即μ一定是个体理性匹配。下面证明在贪婪算法中不可能出现可接受对(Ai,Bj)阻塞μ的情况,依据阻塞对的定义5.2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i)μ(Ai)=Ai,μ(Bj)=Bj。μ(Ai)=Ai和μ(Bj)=Bj说明算法结束时Ai和Bj都没有匹配对象,而由于(Ai,Bj)是可接受对,即αijij=mij>0,由此表明在算法结束时mij没有被删除而仍然在排序向量中。这显然与贪婪算法的结束条件矛盾,因此可接受对Ai和Bj是不会出现同时没有匹配对象的情况的。

(ii)μ(Ai)=Ai,μ(Bj)=Ak且βij>βkj。由于βijij=mij>βkjkj=mkj,因此,在排序向量中mij排在mkj之前。由贪婪算法的步骤可知,对于任意的Ap和Bq,只要在算法的第t(t≥3)步中Ap和Bq进行了匹配,那么在任意的第t′>t步中Ap和Bq仍然是匹配对而不会出现Ap和Bq放弃对方的情况。μ(Ai)=Ai说明Ai在整个算法过程中一直没有匹配对象,而μ(Bj)=Ak且mij排在mkj之前,说明在mij成为排序向量中排在第1位的元素时,Ai和Bj都没有匹配对象,那么此时Ai和Bj一定会进行匹配,而不可能出现Ak和Bj进行匹配的情况。

同理可证μ(Ai)=Bh,μ(Bj)=Bj且αij>αih的情况。

(iii)μ(Ai)=Bh,μ(Bj)=Ak且αij>αih,βij>βkj。由αijij=mij>αihih=mih以及βijij=mij>βkjkj=mkj可知,在排序向量中mij排在mih和mkj之前。由贪婪算法的步骤可知,任意的Ap和Bq,只要Ap和Bq在算法的第t(t≥3)步中进行了匹配,那么在任意的第t′>t步Ap和Bq就不会放弃当前匹配对象与其他匹配主体进行重新匹配。μ(Ai)=Bh,μ(Bj)=Ak且在排序向量中mij排在mih和mkj之前,说明在mij成为排序向量中排在第1位的元素时,Ai和Bj都没有匹配对象,那么此时Ai和Bj一定会进行匹配,而不会出现Ai和Bh、Ak和Bj进行匹配的情况。

综上可知,通过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中一定不会出现阻塞对,即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稳定匹配。

定理5.2 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帕累托弱有效匹配。

证明:设通过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为ν,那么由定理5.1可知ν一定是稳定匹配。假设ν不是帕累托弱有效匹配,且存在一个匹配方案μ帕累托弱占优ν。那么由定义5.8和定义5.9可知,对于∀Ai∈A一定满足条件(1a)或(1b),对于∀Bj∈B一定满足条件(2a)或(2b)。下面证明满足这样条件的Ai和Bj并不存在。

(1)假设∃Ai∈A,μ(Ai)=Bg,ν(Ai)=Bh,且αig>αih。若ν(Bg)=Bg,那么由于βigih>αigih,因此是(Ai,Bg)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显然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若ν(Bg)=Ai,由于匹配方案μ帕累托弱占优ν,那么,由定义5.9可知,Bg对μ中匹配对象Ai的满意度大于对ν中匹配对象Ak的满意度,即βig>βkg。又由于αig>αih,因此,(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

(2)假设∃Ai∈A,ν(Ai)=Ai,μ(Ai)=Bg且αig>αih=0。若ν(Bg)=Bg,由于βigig>0,显然(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若ν(Bg)=Ak,由于μ占优ν,因此,Bg对μ(Bj)的满意度大于对ν中匹配对象的满意度,即βig>βkg。又由于αig>0,那么(Ai,Bg)一定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显然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www.xing528.com)

同理可证不存在∀Bj∈B满足(2c)或(2d),因此,不存在匹配方案μ弱占优匹配方案ν,所以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帕累托弱有效匹配。

定理5.3 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不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匹配。

下面通过一个反例来说明定理5.3的正确性。

设双边主体的满意度矩阵为

满意度矩阵降序排列后的排序向量T0=(m13,m11,m21,m22,m33),然后采用贪婪算法获得的稳定匹配为ν={(A1,B3),(A2,B1)}。同时存在一个稳定匹配方案μ={(A1,B1),(A2,B2),(A3,B3)}。显然与匹配方案ν相比,在匹配方案μ中,在没有降低A1、A2、B1和B3的满意度的情况下,A3和B2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因此,依据定义5.7和定义5.8可知,μ占优ν,ν不是帕累托有效匹配。

定理5.4 若对于∀Ai∈A,∀Bj∈B,θij=1且αih≠αik(h≠k),βfj≠βgj(f≠g),则贪婪算法获得的匹配方案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匹配。

证明:设通过贪婪算法获得的稳定匹配为ν,若要证明ν是帕累托有效匹配可以证明不存在匹配方案占优ν。假设存在一个匹配方案μ占优ν,那么依据定义5.7可知,至少存在一个Ai满足(1c)或(1d)或至少存在一个Bj满足(2c)或(2d)。下面证明满足这样条件的Ai或Bj并不存在。

(i)假设存在ν(Ai)=Bh,μ(Ai)=Bg且αig>αih。若ν(Bg)=Bg,显然(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若ν(Bg)=Ak,由于μ占优ν,因此,Bg对μ中匹配对象Ai的满意度不小于对ν中匹配对象Ak的满意度,即βig≥βkg。又由于∀Bj∈B,βhj≠βkj,h≠k,由此可得βig>βkg。此外又由于αig>αih,因此,(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即ν不是稳定匹配,显然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

(ii)假设ν(Ai)=Ai,μ(Ai)=Bg且αig>αi=0。若ν(Bg)=Bg,显然(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若ν(Bg)=Ak,由于μ占优ν,因此,Bg对μ(Bj)的满意度不小于对ν中匹配对象的满意度,那么一定存在βig≥βkg。又由于∀Bj∈B,βhj≠βkj,h≠k,由此可得βig>βkg,并且由于αig>0,因此(Ai,Bg)是匹配方案ν的阻塞对,即ν不是稳定匹配,显然这与ν是稳定匹配矛盾。

由(i)和(ii)可知满足条件(1c)或(1d)的Ai不存在,同理可证满足条件(2c)或(2d)的Bj不存在。因此,匹配方案μ占优ν的假设不成立,所以贪婪算法获得的稳定匹配ν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匹配。

定理5.5 若对于∀Ai∈A,∀Bj∈B,θij=1且αih≠αik,h≠k,βfj≠βgj,f≠g,则考虑互惠偏好的双边匹配问题只有唯一的稳定匹配。

证明:设通过贪婪算法获得的稳定匹配为,其中,

由于,由此可知,是满意度矩阵M0中的最大值,即,且h1≠ht,g1≠gt。此外,由于,因此,若与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匹配或与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匹配,则一定是阻塞对。换言之,只要不进行匹配,则)一定是阻塞对,即在稳定匹配方案中,一定是匹配对。

那么显然若)或进行匹配,则一定会形成阻塞对。此外,由于是满意度矩阵M0中除之外的最大值,若与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匹配或与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匹配,则一定是阻塞对。因此,只要不进行匹配,形成的匹配方案中就一定存在阻塞对,即在稳定匹配方案中,一定是匹配对。以此类推,对于,只要不形成匹配对,则形成的匹配方案就不是稳定匹配,即在稳定匹配中一定是匹配对。

此外,对于∀Ai∈A*,∀Bj∈B*,Ai和Bj一定是不可接受对,否则,(Ai,Bj)一定是匹配方案ν中的匹配对。因此,除ν中的匹配对之外,任意的稳定匹配方案中不可能再有其他匹配对。

综上可知,双边匹配问题只有唯一的稳定匹配ν。

(3)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针对考虑双边互惠偏好的双边匹配问题,本书给出的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Ai给出Bj的排序值rij和Bj给出的Ai的排序值sij,采用式(5.1)和(5.2)计算Ai和Bj的个体满意度p1(rij)和q1(sij);

步骤2:依据Bj给出的Ai的排序值sij和Ai给出的Bj的排序值,采用式(5.3)和(5.4)计算Ai和Bj的互惠满意度p2(rij)和q2(sij);

步骤3: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互惠因子θi和λj,采用式(5.5)和(5.6)计算Ai和Bj的总体满意度αij和βij

步骤4: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5.7a)—(5.7h)(若θij=1也可直接采用5.2.5节设计的贪婪算法快速获得一个稳定匹配方案);

步骤5:求解单独考虑目标函数Z1和Z2的优化模型,获得

步骤6:采用式(5.8)和式(5.9)中的隶属函数将多目标优化模型(5.7a)—(5.7h)转换为单目标优化模型(5.10a)—(5.10b);

步骤7:求解单目标优化模型(5.10a)—(5.10b),获得最优匹配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