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行为的意义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的法律要件。法律行为是法律要件中最为重要的要件,是一种合法行为。[1]
法律行为是实现私法自治的手段。近代私法尊重自由的个人意思,法律为实现这种自由意思,规定了私人所希望发生的法律效果。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然而意思表示并不是法律行为的唯一要件,有时法律行为的成立还需要其他一些法律事实,例如物的交付等。但是不可能存在缺少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
(二)意思表示的意义
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的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是法律行为的本质性要素。意思表示以发生表意人希望的效果这一点上有别于准法律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由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两个部分构成。大体上,意思表示生成的过程如下:先有某种动机,基于这一动机再产生意欲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效果意思),之后再基于将这一意思表达于外部的意思(表示意思)而实施一定的行为(表示行为)。[2]因此,意思表示经过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三个阶段而形成。其中,哪个阶段为意思表示的本质要素呢?多数说[3]认为,表示行为是意思表示的本质要素。少数说[4]认为,个人的意思应为意思表示的本质要素。(www.xing528.com)
1.表示行为
人们主要通过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形成法律关系。内心意思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于外部,内心意思只有表现于外部时才具有意义。具有意思表示价值的行为才能被认为是“表示行为”。在要式行为中表示行为具备必要形式时才有价值。在其他情形下明示或默示的意思表示具有相同效力。
2.效果意思
效果意思是指,表意人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意思为内心的效果意思。例如,在买卖合同要约中,想成为出卖人的意思为效果意思。效果意思是通过表示行为可推测的意思,因此有时行为人因错误等原因作出不符合表示行为的意思。此时,从表示行为可推测的意思称为“表示上的效果意思”,表意人的真实意思称为“内心的效果意思”。其中,只有表示上的效果意思才是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但是如果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上的效果意思不一致时,也要求依表示上的效果意思发生效果,则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此时发生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问题。
3.表示意思
表示意思是指向外部表示效果意思的意思,即在心理层面上联系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的就是“表示意思”。表示意思是否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呢?对此有肯定说[5]与否定说[6]。肯定说认为,表意人在欠缺表示意思时,不知其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应受法律评价。否定说认为,行为人因其外部行为而有所表示,相对人只能凭客观上的表示行为进行判断,因此很难知道行为人是否具有表示意思,应保护相对人对行为人的表示行为的信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