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太空出舱
2008年9月27日,搭乘“神舟七号”飞船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一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了太空行走,最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的轨道舱。这也就代表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也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进行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的国家。
翟志刚经过努力开启轨道舱的舱门,身穿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以头先出舱的方式进行出舱活动。翟志刚面向安装在飞船推进舱的摄像机挥手致意,向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问好。接着,他接过另一位航天员刘伯明递上的五星红旗并挥舞摇动。随后,他朝轨道舱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安装处缓慢移动,取回了样品,交给刘伯明。
按照预定的路线,翟志刚在舱外进行了出舱活动。在完成各项任务后,翟志刚以脚先进的方式返回轨道舱内部,并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了舱门检查漏点的工作。根据仪器检测数据,翟志刚、刘伯明的身体状况良好。整个出舱活动持续时间为25分23秒,太空出舱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但在整个出舱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翟志刚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好不容易打开舱门,准备出舱时,轨道舱又连续响起火灾警报。虽然最后证明是系统出错导致的误报,可有那么一瞬间,景海鹏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好在有惊无险,三位航天员都平安返回了地球。
在2008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主持人问景海鹏:“当时你们有没有想着回不来?”景海鹏说:“我理解你所说的回不来,就是像卫星一样绕着地球转,我们不能在演播大厅和观众们见面。”观众们听了大笑起来,但笑声还没停止,他就又加了一句:“即使我们回不来,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继续寻求突破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
“神舟五号”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后,中国人探索太空、寻求载人航天新高度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而是先后发射了“神舟六号”与“神舟七号”,又将5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发射升空。在太空轨道上停留了115小时32分钟,搭载了2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这次的航天任务不但航天员变多了,而且开展的航天试验和工作任务也多了,之前杨利伟只是在返回舱当中进行一些操作和试验。而这次,“神舟六号”的2位航天员还要进入到轨道舱中开展工作,千万别以为只是换了个地方,这可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航天火箭发动机模型。摄于辽宁省科学技术馆
这次飞行中,航天员会脱下舱内压力服,换穿工作服,打开返回舱舱门,使两舱处于联通状态。两位航天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全面考核轨道舱的设计水平,检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可靠性。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发射升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这一次发射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搭载了翟志刚、刘伯明与景海鹏3位航天员。(www.xing528.com)
在太空,翟志刚在刘伯明与景海鹏的帮助下出舱活动,并在太空中挥舞了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已经具备了在太空舱外活动的能力。
此外,“神舟七号”还释放了一颗伴飞的小卫星。弥补了之前“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无法拍摄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的缺憾。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但能来到太空,更能和平利用太空,在太空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获得更好的发展。
神奇的“飞天”航天服
很多人都很关心、也很好奇宇航员在太空当中穿的航天服有什么秘密,尤其是航天员出舱活动时穿的那套航天服,那么帅,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我国的舱外航天服名为“飞天”,其实是一个浓缩了的舱外生命保障系统。在服装内要给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提供正常的大气压力、氧气供给、温湿度控制,毕竟它是来到航天器外面的宇航员唯一的生命保障。我国的航天服是完全自己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飞天”航天服的用料软硬结合,从上到下依次为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靴子,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背包,四肢部分还装有调节带,通过调节上臂、小臂和下肢的长度,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能穿上。可支持航天员4个小时的舱外活动,并可重复使用5次。
背包:是航天服穿脱时的密封门,在背包壳体内安装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设备,背包壳体下端安装有挂包、备用氧气瓶等。
头盔:内装摄像头,可拍摄航天员的出舱操作。两侧各有一照明灯,可照亮服装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员在黑暗的地方操作。
手套: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看上去特别厚实,能耐受高温。
手表:专门设计的航天手表,材料适合航天特殊环境,可以读北京时间和飞行时间,另外可以转动表盘计时。
整体特点是绝对密封隔热,重而不笨、行动灵活,在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膝、踝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在轴承的作用下,航天员的手脚可以随意转动,同时能严格保证气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