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海科考通用平台:探索一号的优化探索

深海科考通用平台:探索一号的优化探索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夏季,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探索一号”科考船的队员们把升降器从后甲板缓缓放入海中。这是“探索一号”的处女航,也是中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潜科考活动。“探索一号”持续创造辉煌“探索一号”征服了万米深海,但绝不意味着中国科考人就此止步不前。2018年8月24日,“探索一号”第三次挺进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进行科考,历时54天,终于取得了非常棒的成果,创造了3项国际首次和3项国内首次的纪录。

深海科考通用平台:探索一号的优化探索

特殊的生日Party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大海上风平浪静,让人有些昏昏欲睡,但在大洋上的中国“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大家却仿佛一点都没有感到轻松,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天涯”号深潜器正在“探索一号”科考船旁做深潜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大家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调试。这是一个既普通又带有特殊意味的日子,说普通,是因为这只是中国海洋科考人无数个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日子之一;说不普通,是因为这是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丁抗的生日。丁抗并没有因为这个日子而暂停工作,还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生日—在1110米海试区下潜10小时,这也是科考人对载人深潜事业由衷热爱的表达。

说起海洋科考,很多人都会想象一大群人在蓝天碧海下惬意地做着各种试验,还能抓海鲜大饱口福,实在是很幸福的工作。其实海上科考,尤其是深海科考是极为艰辛的事情。潜水器部门的祝普强记不清在甲板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试航员张伟记不清在载人舱内湿透过多少件衣衫。第三次海试时,舱内最高温度达到35.9℃,第四次海试遭遇较差的海况,潜水器最大横倾角达到40°。“不吐便是胜利。”他咬紧牙关,继续驾驶操作,成功进行应急浮标的抛载。

深海科考,不但身体要承受这份苦,失利也让海试队员感到极度辛酸。深潜器第一次下潜,也是收获遗憾的过程。王治强是在潜水器浮出水面时“才知道右舷上浮压载未能顺利抛掉”;杨扬遗憾于左舷生物采样箱没关严,“到水面后发现里边的生物全没了”;李保生自责没能仔细协助观察,采样篮意外陷入泥里,潜水器因此被迫提前半个小时抛弃压载上浮。

尽管环境如此艰苦,遇到的困难又如此之多,但中国科考人员从未因此放弃,就像这次特殊的深海生日Party,既是苦中作乐,又是心中澎湃着激情的外在表现。

向莫测无边的大海发起挑战

“探索一号”原名“海洋石油299”,是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也是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探索一号”的排水量为6250吨,船长94.45米,主机功率达1.2万马力,续航能力大于1万海里。

“探索一号”原本是一艘工作船,经过改造,变为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船舶现已搭载综合实验室、机电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室等计11个实验室,并已安装有深海作业绞车系统、测深系统、沉积物采集装置、地震空压机系统,还有门架、吊车等辅助机械,具备开展深海科学考察、试验能力。

“探索一号”经过主船体加长、生活区重建、新设备安装调试等工程后,成为我国当前最先进的科考船之一,并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号、深渊着陆器“天涯”号与“海角”号、万米级原位试验系统“原位实验”号、9000米级深海海底地震仪、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等一系列高技术装备。

2016年夏季,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探索一号”科考船的队员们把升降器从后甲板缓缓放入海中。升降器成功沉入海底后,把一块写有中科院的英文缩写—“CAS”的标识布放入挑战者深渊的万米海底之下,这里可是在世界深海科考界赫赫有名的高难度海域。从那一刻起,中国正式成为当今世界极少数具备万米海底科考能力的国家之一。

除了这些有重大意义的象征性事件外,在科考方面,中国海洋科考人更是真抓实干,进行了大量工作:两台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连续作业共达46天,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镁海水燃料电池开展了2次万米试验,成为国际上首次在万米深渊开展试验的新型金属海水燃料电池;全海深透明陶瓷视窗高清摄像系统最大工作水深10902米,突破现有的国际纪录……诸如此类的纪录创造,还有很多。(www.xing528.com)

这是“探索一号”的处女航,也是中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潜科考活动。本次科考5次叩开了马里亚纳海沟万米级深度的大门。这是我国首次在11000米级海沟成功进行无人深潜与探测,标志着我国的深海科技正式步入万米时代。

“探索一号”持续创造辉煌

“探索一号”征服了万米深海,但绝不意味着中国科考人就此止步不前。2018年8月24日,“探索一号”第三次挺进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进行科考,历时54天,终于取得了非常棒的成果,创造了3项国际首次和3项国内首次的纪录。

1.国际上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

2.国际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这是已知的该属生物存活的最大深度。

3.国际上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最大深度10890米。

4.国内首次获取10898米含上覆水未扰动的沉积岩芯。

5.国内首次获取位于帕里西维拉海盆东部海山链和马里亚纳弧后张裂区的岩石样品,为揭示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6.国内首次获取了马里亚纳海沟与雅浦海沟之间关键通道的断面水文数据和水体样品。

这一次的科考过程中,还遭遇了“山竹”强台风的袭扰,但并没有影响研究的正常进行。中国人向世界表明:中国是有实力在深渊研究领域持续开展工作的,并可以引领深渊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