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数学教育,探索数学之美:苏步青

深化数学教育,探索数学之美:苏步青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1年1月,苏步青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这时,苏步青在日本学术界已经声名鹊起,并已经娶了日本妻子,有了一个女儿。抗战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迁往贵州,苏步青为了躲避日军空袭,被迫躲在山洞里,即便如此,也不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在苏步青的指导和教育下,他的学生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国际数学界称苏步青是“东方国度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我们将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深化数学教育,探索数学之美:苏步青

东方国度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苏步青,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的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苏步青出身贫寒,但靠着刻苦学习和努力奋进,22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日本的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录取。东北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学府,而苏步青在那里也依旧出类拔萃,每一年都能拿到第一名,在校期间就已经有了一些在研课题,并撰写了多篇在日本学术界有着较大影响力的论文,这在大学生中是凤毛麟角的。

1931年1月,苏步青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这时,苏步青在日本学术界已经声名鹊起,并已经娶了日本妻子,有了一个女儿。他本可以继续留在日本过着优渥的生活,但他依旧时刻牵挂着祖国,牵挂着数学研究与教学事业。因此苏步青毅然携妻女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数学系教师。

当时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了中华大地,内忧外患,浙江大学也是举步维艰,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苏步青克服重重困难,与陈建功先生共同开创数学讨论班,严格要求学生。抗战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迁往贵州,苏步青为了躲避日军空袭,被迫躲在山洞里,即便如此,也不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在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后,赞叹“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

在苏步青的指导和教育下,他的学生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在培养了这么多顶尖的专业人才的同时,又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苏步青没有忘记锤炼自身,抓紧时间进行研究和写作,从1928年到1948年的20年间,虽饱经战乱和颠沛流离,但依旧撰写了41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国际数学界称苏步青是“东方国度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了不起的“苏步青效应”

历史上名家大师辈出,但自身出类拔萃的同时,弟子也大多成就斐然的就不多见了,或许有一二人做出成就的,但多数都泯然众人。这些弟子在老师生前,还能被带动着做出一些成就,但当大师离世,弟子们往往再难有作为。远的不说,看看现代的一些著名实验室就可见端倪: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是一代物理学大师,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把量子论发展成量子力学,形成世界知名的哥本哈根学派。但玻尔死后,其创建的玻尔研究所很快就衰落了。德国物理学家冯·卡门虽然培养了众多的杰出科学家,形成技术科学领域著名的卡门学派,但卡门去世后,这个学派同样衰落了。

我们探究其中的根源,其实现代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也不是平方增长,而是一种特殊的超越函数增长的方式。说得简单一些,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每过若干年,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在这种历史情况下,任何一个领域(或学科),想要稳定保持指数增长的势头,就必然要有全新的学科(或领域)涌现,而全新的学科领域,又往往需要年轻的科学家进行开拓。这样一来,现代科学也就向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样众多的开拓性科学人才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每一个科学家能培养出更多超越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新兴学科的探索与钻研。一个学派,如果其中的科学家只能“复制”和自己一样水平的科学人才,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离开老师就不会走路”,这个学派的科学研究能力,就必然会衰落。

但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培养出多位青出于蓝的弟子,又谈何容易?这不仅要求老师本身学术成就极高,胸怀宽广,既善于研究治学,又善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高瞻远瞩,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

苏步青教授就是极为难得的拥有这样能力的老师,他本身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代优秀的学者,其中有的也已然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谷超豪院士、胡和生院士,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www.xing528.com)

有一次,苏先生在接见自己的学生时说:“人家都说‘名师出高徒’,我看还是‘高徒捧名师’。我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倒是你们出名了,把我捧出了名。但是,我要说,有一点你们还没有超过我,那就是我培养了一代像你们这样出色的数学家,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是苏步青对自己一生事业的总结,也是他一生理念的真实写照。苏先生一直坚信教师的天职就是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我们将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先生在现代科学日渐完善的情况下,在文明惰性相对强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实现了“苏步青效应”,践行的是难能可贵且值得歌颂的“师道”和“师德”!

“苏步青效应”从何而来

苏步青培养优秀学生的方法是什么呢?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推他们一把。

苏先生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数学英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同时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包容着学生,以苦心孤诣的钻研精神激励着学生。

苏步青不但自己水平极高,而且具有极强的前瞻性,能够引导学生走向与自己不同的道路,同时,有勇于开拓的勇气,不被自身认知所局限。现代科学领域,一个人的研究视角和理念一旦形成,就很容易对其他研究视角或方向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很难接受其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这就可能给自己的学生和后来人带来沉重的束缚。比如,量子理论的创始人大物理学家普朗克,他是最早提出“量子”概念的人,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统治地位,但是他又不同意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可见,发挥“苏步青效应”是极度困难的,也是难能可贵的。那么,苏步青先生的高足们又都有哪些成就呢?

谷超豪教授,中科院院士,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他的弟子中又涌现出李大潜、洪家兴、穆穆等9位院士。

胡和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她从事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的研究,解决了数学界争论了60年的重要问题,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在规范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谷超豪与胡和生是夫妻,同为中科院院士,也是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此外在海内外拥有极高名望的张素诚、白正国、吴祖基、熊全治等多位教授、学者也都是出自苏步青门下,他们在微积分、微分几何等多个学术领域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