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方向来看蒙古帝国的沿革,可以公元126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阶段是以蒙古高原为政治基地,在军事为主下经营并扩张帝国之时期。疆域范围东边从日本海沿岸开始,西边抵达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为止,总而言之就是极度扩张。
但是,这个时期的单纯军事扩张,至少在陆地方面有达到巅峰的感觉。在1260年时达到最高峰的王位继承战争,最后是由忽必烈以武力夺取第五代蒙古大可汗地位,此时他也面临了必须要从根本重新思考如何安置庞大人口及绵延广阔的版图之挑战。
直接掌理帝国东边部分的忽必烈政权,在实质上注定要成为“东方帝国”。而在西半部北边术赤汗国、南边旭烈兀汗国及中亚察合台汗国,则是出现越来越强的各自占据为王之倾向。
此后,蒙古帝国就变成以忽必烈家族独占的大可汗“大元汗国”为中心,包括西方三大区域的“世界联邦”。也就是说,忽必烈继承了一个已经变成双层结构的蒙古帝国。
在政权获得确立的1264年时,已经是50岁“老人皇帝”的忽必烈(因为频繁的移动生活,蒙古人的老化都较早,若超过40岁就具有堪称老前辈的资格),运用多人种、多语言及多文化的智囊团,挺身进行前所未有之新形态帝国建设及国家经营。
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尽管是以军事力量为背景,但在现实中也不以其为优先,而是借由掌控经济与物流以席卷欧亚大陆规模之贸易,企图串联包含整个割据状况越趋深刻的蒙古帝国及更进一步地涵盖欧亚大陆及北非大陆的“世界”。
忽必烈就在这个前提之下征服了位于中国南边的南宋,终于将整个中国并入版图,并且进一步地将视野延伸到南边湿润的亚洲大陆和炎热的海洋。在蒙古帝国扩张的历史中,这是首度成功地扩张到海洋地区,而且还是一口气完成。在另外一边,则是在具有联结陆地及海洋物流转运站之意义下,开始建设庞大的帝国新首都——大都。这个大都与现今北京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当时都市内部有个港口。(www.xing528.com)
被称为积水潭的广阔水域,借由历经重重困难工程精心地建设完成、名为通惠河的闸门式运河,可以串联大都东郊的内陆运河网络北边终点的通州,若从通州出发,取道名为白河的天然运河可以联结到海港直沽。从直沽出发,经由渤海湾,东边有藩属国的高丽以及进一步地就可以抵达日本;在另外一边,海船则可从中国南方的百万人口都市杭州、庆元(明代时称为宁波)、福州、泉州及广州等海港都市出发,进而航向东南亚、印度洋方面。
此外,以海路联结中国南北方面,是从蒙古时代开始。关于此点,实在难以将忽必烈这个帝王及大都这个帝国首都排除在外思考。而且,直沽就是今日天津的前身。还有在此之前只不过是松江府海边贫穷村落的上海,也在顺着东海沿岸的南北航路的开通下,至此首次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身影。在忽必烈推行新国家建设事业的背景下,现代中国的大型都市北京、天津及上海都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回过头来说,大都在成为陆路交通转运站的同时,也成为内陆水运、海上交通的出发起点及抵达终点。在竭尽全力地计划及大规模建设之下,这样的海陆交通网络中心终于被实现。但是明清时代的北京,却没有努力地维持这个蒙古好不容易才建成的市内港口。此外,现在的北京虽然可以借由机场与其他地方联结,但那是因为现代的“天空时代”,而不是直接与海运的串联。
对于蒙古时代的大型都市,忽必烈时代投入了大量的开凿费用跟每年的维护管理费用,才得以持续保有以积水潭这个城市内港口及通惠河这条运河(运用11个阐门解决了高低落差达50米的问题)为重点的水运、海运系统。因为相较于陆路运输,水路及海路运输可以用较便宜价格运输更大量的物品(根据当时的记录,若将运用通惠河的水运与一般的马运比较,在费用方面几乎是一比十。因此也可以了解忽必烈政权要拼命开凿的理由)。
忽必烈的国家构想框架,是将蒙古传统的“草原军事力量”与欧亚世界最大的“中华经济力量”合并成为一体,并且进一步地全面活动自蒙古时代以来都是共生关系的“穆斯林商业力量”(尽管说是穆斯林,在此是专指伊朗系的穆斯林。总之,就是说波斯语的人。以他们为领导者的国际商业组织中,回鹘也被包含在内)以达到经济统合的新形态。若换成现代用语表现,忽必烈的新国家是个超大型军事国家,也是超大型经济国家,而且是以贸易立国的超大型国家。在某些方面也与现今的美国相似。
至此,蒙古大幅度地从军事扩张时代转移到经济经营时代。而且,欧亚世界也再次以多极化、安定化后的蒙古为轴心,缓缓地朝着和平共存及重视经济的时代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