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湖北非遗信息资源的全媒体平台

打造湖北非遗信息资源的全媒体平台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构造“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是大势所趋,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湖北“非遗”保护工作实际的全媒体平台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构建湖北“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仍然要借助于群体智慧的发挥。

打造湖北非遗信息资源的全媒体平台

所谓全媒体,是指采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网页等多媒体表现形式传播信息,实现传统媒介中的广播、电视、报刊和新兴媒体中的网站、社交软件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形态。全媒体最终的目标是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取信息的需求[89]。现阶段,构造“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是大势所趋,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湖北“非遗”保护工作实际的全媒体平台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

1.建设主体

在全媒体的时代下,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来自于不同类型的群体,并且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随时转化为信息的发出者。因此,在构建湖北“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仍然要借助于群体智慧的发挥。首先,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湖北“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应该由湖北省文化厅统筹构建,各级文化部门、“非遗”主管机构应该同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强化合作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同时建立地方“非遗”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每天不定时更新平台的“非遗”信息。其次,包括个人、非政府组织、企业、高校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媒介方式传播“非遗”信息资源。例如,“非遗”传承人创建“非遗”微博展示“非遗”技艺,企业搭建“非遗”销售和展示平台,高校出版“非遗”学术研究刊物等。最后,由于全媒体时代下多种群体参与“非遗”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某些弊端,如知识产权问题、信息真实度问题等,因此,在搭建湖北“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时,需要将相关监管部门纳入建设主体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种媒介平台对于“非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资源基础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造一个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非遗”资源。湖北省目前拥有127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13 项省级“非遗”项目,57 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571 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非遗”种类更是涵盖了传统文学、传统戏剧等十个种类,并且拥有多种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非遗”资源。因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湖北省的“非遗”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在全媒体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对于“非遗”资源的有效开发才是推进其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就传统媒体而言,通常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展示“非遗”,这就需要对“非遗”原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文字的撰写和图片的拍摄都需要专门人员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发掘其内在价值;就新媒体而言,“非遗”展示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动画、视频、音频等等都需要对“非遗”原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所以,从当前来看,“非遗”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是构建湖北“非遗”信息资源利用全媒体平台的瓶颈问题。这需要文化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配备专门设备,制定科学制度,长期对地区内“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等有关的“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发掘。更为重要的是,全媒体平台对于“非遗”数字化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非遗”资源数字化的数量、质量和标准等关系到全媒体平台内各媒介的交互,影响“非遗”受众的资源共享。因此,“非遗”信息资源开发后的后期数字化也需要及时跟上全媒体平台建设的步伐,为平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

3.机制保障

(1)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而“非遗”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其必然与现代法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紧密联系[90]。保护“非遗”知识产权,实际上是对“非遗”传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是科学引导“非遗”融入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非遗”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只在第六章附则中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在全媒体社会化的特点下,湖北省各级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规规范“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各级“非遗”主管部门在建设全媒体利用平台时也要树立“非遗”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2)“非遗”信息监管机制

“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全媒体具有多样化的“非遗”展示形式,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非遗”信息资源的利用中来。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群体所处的环境文化程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导致“非遗”信息资源的真实性难以保障。所以,对于全媒体平台上传播的“非遗”信息资源都应该纳入到监管体系中,特别是对涉及“非遗”虚假宣传、“非遗”虚假申报、“非遗”鉴定造假等问题。2011 年,成都市“田婆婆洗灸堂”被曝借“非遗”项目“新繁药浴”虚假宣传;2015 年,河南省省级“非遗”“聂麟郊膏药”的衍生品“聂麟郊祛痛贴”被认定为假药[91]。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虚假“非遗”信息在媒体平台上传播,湖北省各地方“非遗”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非遗”信息监管机制,引导政府部门、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群体承担起“非遗”信息的监管责任。

(3)多方参与激励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需要借助于群体智慧的发挥,如何调动不同类型的群体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到“非遗”信息资源利用全媒体平台的共建中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基于多方参与的激励机制是扩大共建群体范围、维持现有群体基础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将“非遗”媒体平台建设纳入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地方文化系统的业绩考核中,对于在“非遗”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另一方面,对个人而言,个人创办的“非遗”微信公众号或“非遗”微博的关注量较高、提供的“非遗”资源较多,可以由相关部门出面给予奖励。总而言之,针对不同的群体所发挥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选择采用显性奖励和隐形奖励、长期奖励和短期奖励、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等相适应的奖励形式激励个人或组织积极参与到“非遗”信息资源利用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中。

【注释】

[1]韩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相关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2006 年第3 期。

[2]王艳红:《新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6 年版,第49 ~50页。

[3]王艳红:《新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6 年版,第55 ~56页。

[4]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5]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6]谢菲:《国外非遗相关研究述评》,《贵州民族研究》2011 年第3 期。

[7]郭玉军、司文:《英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及其启示》,《文化遗产》,2015 年第4 期。

[8]郭蓓:《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概况及启示》,[EB/OL].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045043-1.htm,2016-8-20.

[9]王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研究》,长安大学,2012 年。

[10]吴卓平、杨杰、汪惠青:《意大利与美国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制度比较分析》,《中国市场》2010 年第40 期。

[11]王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学刊》,2008 年第6 期。

[12]徐拥军、王薇:《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的经验借鉴》,《档案学通讯》2013 年第5 期。

[13]刘燕权、韩志萍:《美国以及美国历史资源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7 期。

[14]宾玉洁、贺小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框架与策略——中外对比的视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年第3 期。

[15]倪彩霞:《韩国法圣浦端午祭申遗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文化遗产》2013 年第2 期。

[16]李荣启:《文化生态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美与时代(上)》2015年第2 期。

[17]Hasan Bakhshi,Ian Hargreaves,Juan Mateos-Garcia. A Manifesto for the Creative Economy[R]. the UK’s innovation foundation,2013.

[18]李国斌、易凌翔:《〈哈利·波特〉全球票房超74 亿美元,国产电影何时“系列”称雄》,《湖南日报》2011 年8 月6 日。

[19]周玮:《首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结束》,《人民政协报》2009年11月27日。

[20]《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16-10-15].http://baike.baidu.com/view/2446531.htm.

[21]柳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东岳论丛》2008 年第6 期。

[22]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2 期。

[23]人民网:《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EO/BL].[2015-07-23].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857491.html.

[24]财政部:《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O/BL].[2015-07-23].http://hb.mof.gov.cn/lanmudaohang/zhengcefagui/201206/t20120628_662958.html.

[25]海南省政府:《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EO/BL].[2015-07-23].http://www.hainan.gov.cn/hn/zwgk/jhzj/hyzygh/201211/t20121120_798701.html.

[26]贵州民族报:《“非遗”保护的“贵州经验”探索:写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 模式的实践2020 年)〉出台之际》,[EO/BL].[2015-07-23].http://www.cssn.cn/mzx/llzc/201406/t20140613_1210003.shtml.

[27]《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EO/BL].[2015-07-23].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ChinaFolkloreSociety/xscz/040520-bhf.htm

[28]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EO/BL].[2015-07-23].http://topics.gmw.cn/2011-02/28/content_1659473.htm

[29]《“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渭南市人民政府,[EB/OL].[2012-12-14]. http://top.weinan.gov.cn/fwzwhyc/bhdt/15139.htm.

[30]丁岩:《吹响“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时代号角》,《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11日。

[31]《保护地方艺术 宜昌建立“非遗”数据库》_艺廊漫步_中国经济网——国 家 经 济 门 户,[EB/OL]. [2012-12-14]. http://www.ce.cn/kjwh/ylmb/ylgd/200607/03/t20060703_7594920.shtml.

[32]夏静:《让丰富“非遗”资源成为社会共享文化财富——湖北省宜昌市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途径》,[N]. [2013-10-02](3):1.

[33]蔡宇:《成都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库》,[N].[2008-02-24](6):1.

[34]李明波:《我市“非遗”档案数据库基本建成》,[EB/OL].[2015-07-20].http://www.ordoswhxw.gov.cn/XXGK/TZGG/200911/t20091124_94935.html.

[35]《全国“格萨尔数据库—果洛分库”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EB/OL]. [2015-07-20]. 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506/219507/16265116.html.

[36]徐晨辰、肖希明:《公共图书馆“非遗”资源建设现状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1 期。

[37]吉林省政府:《吉林省“非遗”数据库》,[EB/OL].[2015-07-20]. http://222.161.207.53: 81/tpi/WebSearch_FY/Index.aspx.

[38]湖南省政府:《湖南“非遗”资源库》,[EB/OL]. [2015-07-20]. http://220.168.54.213:9080/was5/Web/search?channelid=23746&templet=hnfy2011/hnfy.jsp

[39]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EB/O L]. [2015-07-20]. http://www.bjmem.com/bjm/.

[40]厦门图书馆:《厦门记忆》,[EB/OL]. [2015-07-20].http://www.xmlib.net/.(www.xing528.com)

[41]天津图书馆:《津门曲艺》,[EB/OL].[2015-07-20]. http://www.tjwh.gov.cn/yswt/ysbl/dfqy/difangquyi.htm.

[42]天津文化信息网:《天津民俗》,[EB/OL] .[2015-07-20]. http://www.tjwh.gov.cn/shwh/mjwh/minsu/index.htm.

[43]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二人转数据库》,[EB/OL].[2015-07-20]. http://222.161. 207.53:81/tpi/WebSearch_ERZ/Index.aspx.

[44]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萨满文化数据库》,[EB/OL].[2015-07-20]. http://222.161. 207.53:81/tpi/WebSearch_SM/Index.aspx.

[45]桂林图书馆:《“刘三姐文化”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www.gll-gx.org.cn/liusanjie/.

[46]郑州市图书馆:《“商都文化”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www.zzldcn.cn/Panoramic/Index.aspx.

[47]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市“非遗”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www.szln.gov.cn/szmemory/szfy.jsp.

[48]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非遗”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www.shawh.org.cn/feiwuzhi/index.htm.

[49]西安图书馆与西安非遗保护中心:《西安“非遗”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113.140.9.218/feiyi/.

[50]天津图书馆与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天津“非遗”数据库》,[EB/OL].[2015-07-20].http://www.tjl.tj.cn/ArticleChannel.aspx?ChannelID=378.

[51]陈妙生、陆英:《太仓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档案与建设》2009 年第2 期。

[52]林永忠:《福建龙岩市档案局(馆)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专题数据库》,《兰台世界》2012 年第25 期。

[53]罗玉洁:《太原市档案局(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兰台世界》2013 年第13 期。

[54]南京市档案局:《秦淮区档案馆进一步充实秦淮非物质文化特色遗产档案数据库》,[EB/OL]. [2016-07-20]http://www.dajs.gov.cn/art/2015/7/29/art_1229_69771.html.

[55]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佳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2014》[R].[2015- 07-20]. http://www.canon.com.cn/corp/csr/images/Canon-(China)-CSR-Report2013-2014.pdf.

[56]《我国将建立“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保护苗绣_资讯中心_博宝艺术网》,[EB/OL].[2016-12-15]. http://news.artxun.com/cixiu-1546-7725348.shtml.

[57]《天津大学建成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模式的实践科研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EB/OL].[2012-12-14]. http://www.edu.cn/gao_xiao_zi_xun_1091/20090615/t20090615_384111.shtml.

[58]《黑龙江成立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研究中心》—新华书画—新华网,[EB/OL]. [2016-12-15].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1-12/17/c_122437829.htm.

[59]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浙江省“非遗”(民间美术与工艺类)数据库》,[EB/OL].[2016-07-20].http://gmzjfysjk.com/.

[60]福客民俗网:《中国“非遗”名录数据库系统》,[EB/OL].[2016-07-20].http://fy.folkw.com/.

[61]日本亚洲文化中心:《亚太“非遗”数据库》,[EB/OL].[201607-20].http://www.accu.or.jp/ich/en/

[62]Database on the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in India [EB/OL].[2016-07-20].http://intangibleheritage.intach.org/database-on-the-status-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research-and-documentation-in-india/

[63]董永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 年第9 期。

[64]《湖北“非遗”网》,[EB/OL].[2017-03-14]. http://www.ihhubei.com/Index.aspx.

[65]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61 页。

[6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EB/OL].[2017-03-12].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3/content_5170224.htm.

[67]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著:《“非遗”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63 页。

[68]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著:《“非遗”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63 页。

[69]徐岩:《发挥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6期。

[70]《综合广播推出“非遗”文化系列》,[EB/OL].[2017-3-20] http://dsb.gzdsw.com/html/2014-10/01/content_18458.htm.

[71]朱小军:《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介在传承“非遗”中的作用》,《中国电视》,2016 年第3 期。

[72]谭天:《新媒体不是“媒体”——基于媒介组织形态的分析》,《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6 期。

[73]路江曼:《我国综合档案馆新媒体应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大学,2016 年,第13 ~14 页。

[7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3-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75]黄朝林、刘光民:《阿拉善盟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方案》,《现代电视技术》2015 年第4 期。

[76]王三环、史宗恺、周勇:《积极把握网络媒体新特征 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北京教育:德育》2010 年第4 期。

[77]黄辉泽、沈一龙、杨灿:《广州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平台运行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有线电视技术》2009 年第4 期。

[78][5] 周星秀:《基于系统经济学分析社交新媒体机理——以微信为例》,《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年第5 期。

[79]新浪网:《CNNIC 发布第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6-20].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133709.shtml.

[80]中关村在线:《腾讯发布2015 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2016-6-20].http://news.zol.com.cn/5237369.html.

[81]李青青:《空间、地域、流动:移动新媒体研究的三个视角》,《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4 期。

[82]陈韦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精致化”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为例》,《求知导刊》2014 年第9 期。

[83]李青青:《空间、地域、流动:移动新媒体研究的三个视角》,《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4 期。

[84]常艳丽:《“非遗”网站的网络影响力分析》,《现代情报》2013 年第9 期。

[85]56“非遗”网:《馆长致词》,[EB/OL]. [2015-8-2]. http://www.56ich.com/article- 233-1.html.

[86]《全国首个“非遗”APP〈广东省“非遗”电子地图〉开通上线》,[EB/OL].[2017-3-20] http://www.gdwh.com.cn/whwnews/2015/0614/article_26511.html.

[87]《当约约APP 遇上“非遗”手艺人》,[EB/OL].[2017-3-20] http://news.ifeng.com/a/20161224/50469904_0.shtml.

[88]《成都“非遗”节 推APP 动动指头看“非遗”表演买“非遗”产品》,[EB/OL].[2017-3-20]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50907/000598058.html.

[89]张曙光:《全媒体视阈下档案馆社会功能提升研究》,《兰台世界》2015 年第2 期。

[90]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衔接的几个问题》,《民族艺术》2014年第1 期。

[91]《“非遗”涉假尴尬》,[EB/OL].[2017-3-21] http://news.hexun.com/2015-06-03/1764 0486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