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one 的群体管理模型,为人类社会中群体智慧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简单却又明确的设计蓝本;而其对模型中主要模块的认定与解释,也为人类提取群体管理体系中关键及核心因素带来了很好的指导与启迪。构建“非遗”保护“群体智慧”模式同样需要以明确和认定Malone 模型中的“What”“Who”“Why”和“How”这四个模块为前提。在Malone 模型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湖北“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建设目标(What)、建设主体(Who)、建设机制(Why)、建设方法(How)四个层面设计了“非遗”保护“群体智慧”模式的基本模块,见图5-4。
图5-4 “非遗”保护“群体智慧”模式主要模块
1.What
在建设目标(What)方面,基于群体智慧的“非遗”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非遗”的科学保护和有效传承,特别是“非遗”资源的收集、鉴定、描述、分类、保存与传播利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非遗”数字资源库、“非遗”知识库,最终实现“非遗”资源“数量的增加、质量的优化、利用的可视化和个性化”。
2.Who(www.xing528.com)
对于建设主体(Who)而言,基于群体智慧的“非遗”保护的主体主要分为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管理主体就是“非遗”保护群体智慧系统平台的开发者或提供者,他们主要负责平台的搭建、组织管理与维护。我们认为管理主体可以由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如企业、民俗协会、“非遗”研究机构等),甚至个人(如“非遗”传承人、收藏家等)当中的任意一个主体来充当,也可以由多个主体共同充当。而实施主体就是社会公众群体(政府及文化机构人员、研究机构人员、传承人、其他资源拥有者、其他普通网民等等),充分赋予社会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地位,这本身也是设计与搭建“非遗”保护群体智慧系统平台的基本出发点。
3.Why
基于群体智慧的“非遗”保护机制(Why)是指确保群体智慧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并且对群体参与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和质量控制的规则制度和方式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激励机制。激励公众群体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当中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引导。另外,信任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
4.How
在Malone 的群体智慧管理模型中,建设方法(How)常常被描述为群体的组成、结构和群体智慧的实现过程。在基于群体智慧的“非遗”保护模式当中,“How”模块应该是指“非遗”保护工作中群体智慧实现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要实现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群体,在不同的时间以各自方式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信的平台或系统是不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