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一新反驳《伪经考》:清末辩论解析及后续影响

朱一新反驳《伪经考》:清末辩论解析及后续影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学伪经考》刻成于1891年秋初。这只是关于《新学伪经考》辩论的开端。康有为自称《新学伪经考》在清末“各省五缩印”,三次“奉旨毁板”[32],但至今仅有一种石印本被引用,没有一次圣旨被举证。1894年某御史[33]上奏请焚《新学伪经考》,主要是禁止康有为在广州讲学。1896年1月,成立不到三个月的上海强学会便面临解散危机,据说起因即“由《伪经考》今古学意见不同”[35]。

朱一新反驳《伪经考》:清末辩论解析及后续影响

《新学伪经考》刻成于1891年秋初。时任广雅书院山长的朱一新,或许是在刻成前曾陆续读过原稿的唯一著名学者[29]。朱一新的头脑并不冬烘,虽偏向宋学,却主张“治经不如治史”,与康有为也算忘年交。因此,今存他和康有为辩论“新学伪经”说的往来函件九通[30],可说是那时一般学者回应此说的表征。

朱一新主要从历史角度提出批评。他认为康有为替秦始皇焚书“力为昭雪”的说法不符事实,所谓刘歆遍伪群经的说法也于史无征,用董仲舒的公羊学说来解释宋代理学是穿凿,“托于素王改制之文,以便其推行新法之实”是附会。但最刺痛康有为的,则是朱一新认为他把历代政治弊病都归罪于古文学家,采用的手法与武周酷吏的罗织罪名,南宋权相陷害岳飞的“莫须有”三字狱,极为相似;而他力攻“伪经”,其实是“阳尊孔子,阴祖耶苏”,“适为毁弃六经张本”[31]。朱一新担忧变法将导致“用夷变夏”,虽属迂说,但他指出康有为不顾历史,要包括清代汉学家在内的古文学者替中世纪统治的罪行负责,而康有为提倡孔教救国的效应将在它的负面,则是康有为所不敢袒露或正视的。于是,康有为一开始便怒冲冲地予以批驳,乃至送门人的作业、中译的《圣经》,给朱一新阅读以证其非,但效应又适得其反。

这只是关于《新学伪经考》辩论的开端。从晚清到民国,辩论时断时续,角度不一,判断也常相反。但攻之者倾向于忽视它的历史意义,褒之者则倾向于拔高它的学术价值。至于将朱一新已指出而康有为所否认的客观历史效应,说成是康有为著书的主观意向,诸如说康有为旨在破坏和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云云,更是无识臆说。(www.xing528.com)

在清末,“新学伪经”说的确造成过颇大影响。那主要不是由于此书的流行,而是由于康有为的口头宣传和反对者的压制传播。康有为自称《新学伪经考》在清末“各省五缩印”,三次“奉旨毁板”[32],但至今仅有一种石印本被引用,没有一次圣旨被举证。1894年某御史[33]上奏请焚《新学伪经考》,主要是禁止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任两广总督李瀚章的办法是让康有为自行焚毁,则不焚可知。证明就是康有为旋即跑到同一总督治下的桂林讲学,又公开要听众去读《新学伪经考》,说是读毕就可“拨云雾见青天”,“一切古今是非得失,了若指掌中”[34]。可见清政府几名官僚要求禁止他讲学,给了他自高身价多么有力的帮助。当然有利也有弊。1896年1月,成立不到三个月的上海强学会便面临解散危机,据说起因即“由《伪经考》今古学意见不同”[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