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除赘语:逐渐淡忘传统,进入近代前夜

消除赘语:逐渐淡忘传统,进入近代前夜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依据目前从这种角度所作的阐述,总令人感到是用理学传统代替全部经学传统,用中国进入近代前夜的文化传统代替全部中国文化传统,于是不能不发生用逻辑推论代替客观历史的问题。

消除赘语:逐渐淡忘传统,进入近代前夜

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决不是一篇短论可以说明的。本文侧重从若干常用概念的演化过程,而且主要从经学史角度进行讨论。

我以为,中国经学史,属于中国文化传统表现自身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最强烈的那一类观念形态史。因为中国没有欧洲历史上那种表面与政权组织分离的宗教系统,而经学一旦形成某种传统,特别是与统治阶级的世俗利益相结合,变成哲学政治、法学等各种科目的凝聚形式,它就具有神学的外壳。当君主专制主义大厦倒塌的客观条件没有具备以前,任何击破这个外壳的尝试,结果只能导致对它再度修葺粉饰,这就是孔子和经学的形象,在历史上尽管变动不居,而历代王朝又都需要这种形象的缘故。

然而就在这个领域,文化传统由于自身存在条件的部分质变而引起的形态变动,也必然通过经学偏离传统或脱出常轨来显现。即使外壳的表层,也会发生破裂。而无论裂痕大小深浅,总是更经一番修缮,便更改局部乃至全部色调。孔子形象所以变幻不定,经学形态所以常住艰难,同一时代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假孔子,在假孔子头上或脚下或身旁又总被安置另一尊偶像,同样自称周孔或孔颜或孔孟的传道使者中间却总有宗派纷争乃至火并,也都可由此得到合乎历史的解释。(www.xing528.com)

因此,假如能够按照经学的实际运动过程来描述经学历史,那么在我看来它同中国文化传统的相互关系,是可以被发现被认识的。就我近年重新研究所达到的认识程度,我不能同意有一以贯之的经学传统的看法,也就不能同意经学代表中国文化的一贯传统的看法。我认为,依据目前从这种角度所作的阐述,总令人感到是用理学传统代替全部经学传统,用中国进入近代前夜的文化传统代替全部中国文化传统,于是不能不发生用逻辑推论代替客观历史的问题。这或许是我的误解,谨待高明指正。

附记:载《复旦学报》1986年第2期;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曾刊摘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