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天然香料又分为动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两类。汉代时香料有的经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有的经过海上交通从南方海外传入。香料经海上丝绸之路先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进而传入中原。考古发现汉代时南越国已从海外输入香料和燃香习俗。中国原本没有燃香的习俗。通过海上交通联结东西方贸易的道路又称“香料之路”,产于阿拉伯半岛、南亚、东非和东南亚的香料通过这条路线西传至欧洲,东传至中国。
龙涎香是得之海外的产品。传说龙涎香是龙的口水凝结而成,后世研究发现实际是由鲸消化系统的分泌物产生。大乌贼和章鱼等大型软体动物口中有坚韧的角质颚和舌齿,不易消化,当抹香鲸吞食了这种大型软体动物后,这种颚和舌齿在其胃肠内积聚,刺激肠道,肠道分泌出蜡状物,将食物残核包裹,形成龙涎香。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香料已经有龙涎香。古希伯来妇女把龙涎香、肉桂和安息香浸在油脂中做成香油脂,涂敷身体。龙涎香可能最早是南亚海域居民发现的,后成为王室贵族的奢侈品,唐时通过阿拉伯半岛商人传入中国。龙涎香被唐人称为“阿末香”,来自阿拉伯语。过去认为宋代才传入中国,其实不然。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波斯商人欲入此国,团集数千,赍彩布,没老幼共刺血立誓,乃市其物。”[78]这个记载反映龙涎香是由波斯商人通过海路贩运至中国的。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双岩泻一川,回马断桥前。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79]项斯《寄流人》:“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80]陈光《送人游交趾》:“挂席天涯去,想君万里心。人间无别业,海外访知音。浪歇龙涎聚,沙虚象迹深。往来应隔阔,须自惜光阴。”[81]贯休《怀匡山山长二首》其一:“白石峰之半,先生好在么。卷帘当大瀑,常恨不如他。杉罅龙涎溢,潭坳石发多。吾皇搜草泽,争奈谢安何。”[82]这几首诗都写到“龙涎”,说明“龙涎”在唐代已经通过海道输入中国。有人认为宋代才有“龙涎”之名,[83]不确。关于其产地,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龙涎”条云:“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采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因至番禺尝见之,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84]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从中国南海西行,有一岛名“龙涎屿”,产龙涎香。据苏继庼考证,其地在今苏门答腊北部南巫里附近。[85]周氏、汪氏关于龙涎香产生的传说固不可信,但言其产地说明了龙涎香来自“大食”(阿拉伯)、东南亚沿海地区和岛国应该没有问题。
龙脑香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龙脑香是由龙脑树树干析出的白色晶体,具有类似樟脑的香气。龙脑树原产于东南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等地,树干经蒸馏可得结晶,即龙脑。龙脑香在汉代已经传入中国。从唐诗中可知,广州市场上有大量龙脑香出售。王建《送郑权尚书赴南海》:“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86]与龙脑香大量进口和出售有关,龙脑香在唐代社会被广泛使用,唐诗中写贵族生活常常写到龙脑香。长孙佐辅《宫怨》诗:“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87]戴叔伦《早春曲》云:“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88]李贺《春怀引》:“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89]李贺《嘲少年》:“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90]薛能《吴姬十首》其二:“龙麝薰多骨亦香,因经寒食好风光。何人画得天生态,枕破施朱隔宿妆。”其六:“取次衣裳尽带珠,别添龙脑裛罗襦。年来寄与乡中伴,杀尽春蚕税亦无。”[91]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其四:“自等腰身尺六强,两重危鬓尽钗长。欲熏罗荐嫌龙脑,须为寻求石叶香。”[92]吴融《个人三十韵》写女道士:“炷香龙荐脑,辟魇虎输精。”[93]黄滔《马嵬二首》其二:“龙脑移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94]杜牧《八六子》:“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95]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国。”[96]婆利国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所谓“出波斯国”,可能是经波斯商人将龙脑香贩运至中国。广州南越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铜熏炉腹内常有灰烬或炭粒状香料残存,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的铜熏炉内盛有两块白色椭圆形粉末块状物,研究者认为可能属龙脑或沉香之类的树脂香料残留物。[97]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古代文献中有时写作“琼脂”,入水下沉,又名沉水香。古来常说的四种香料“沉檀龙麝”之“沉”即指沉香。沉香香品难得,被列为众香之首。沉香是一种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气味香如蜜,又称为“蜜香”。沉香树野生或栽培于热带地区,印度、缅甸、柬埔寨、马来半岛、菲律宾、马鲁古群岛、中国南部皆产沉香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98]沉香是古代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汉代时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沉香在唐代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香料,也是唐诗中描写最多的香料。从唐诗描写看,沉香有多种用途,有时用作建筑材料和装饰。唐玄宗时有沉香亭,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99]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九月丁未,“波斯大商李苏沙进沉香亭子材”。此事受到拾遗李汉的进谏反对,认为“沉香为亭子,不异瑶台、琼室”。皇帝大怒,但未加治罪。[100]唐后期,波斯商人往往经海路入华,李苏沙的沉香应该经海路运至中国。李贺《莫愁曲》:“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101]刘禹锡《三阁辞四首》其三:“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102]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沈香阁上吴山碧。”[103]有时用沉香木直接做成器具。杨凝《花枕》诗:“席上沈香枕,楼中荡子妻。”[104]王建《宫词一百首》其七十七:“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各把沉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105]从这些诗的描写看,有的枕头和棋子用沉香木制成。
沉香有时用为燃香,在香炉里点燃,使室内芬芳温暖。李白《杨叛儿》:“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106]刘复《夏日》:“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银瓶绠转桐花井,沉水烟销金博山。”[107]郑良士《寄富洋院禅者》:“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霅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沈屑为斋烧。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108]李贺《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109]施肩吾《夜宴曲》:“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110]罗隐《香》:“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111]和凝《宫词百首》其八:“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红兽慢然天色暖,凤炉时复爇沈香。”[112]范成大《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杨慎说:“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熏之尔。”[113](www.xing528.com)
沉香有时用作熏染之香,即熏染衣物或器物,使具有香味。李峤《床》:“传闻有象床,畴昔献君王。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桂筵含柏馥,兰席拂沉香。”[114]韩翃《别李明府》:“五侯焦石烹江笋,千户沉香染客衣。”[115]元稹《白衣裳二首》其二:“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116]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密帐真珠络,温帏翡翠装。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结带悬栀子,绣领刺鸳鸯。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沈香。”[117]胡宿《侯家》:“洞户春迟漏箭长,短辕初返雒阳傍。彩云按曲青岑醴,沈水薰衣白璧堂。”[118]韩偓《浣溪沙》二首其二:“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119]
与沉香并称的是檀香,佛家谓之“旃檀”,有“香料之王”之誉,取自檀香树木质心材(或其树脂),愈近树心与根部材质愈好。分为白檀、黄檀、紫檀等品类。檀香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沉香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沈香”,唐诗中常把沉香与檀香并称为“沉檀”或“沈檀”。张贲《玩金和陆鲁望》:“翠羽红襟镂彩云,双飞常笑白鸥群。谁怜化作雕金质,从倩沈檀十里闻。”[120]和凝《宫词百首》之十七:“鱼犀月掌夜通头,自著盘莺锦臂鞲。多把沈檀配龙麝,宫中掌浸十香油。”[121]李中《宫词二首》其二:“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沈檀手自添。风递笙歌门已掩,翠华何处夜厌厌。”[122]孙元晏《望仙阁》:“多少沈檀结筑成,望仙为号倚青冥。不知孔氏何形状,醉得君王不解醒。”[123]
香料往往具有医药价值,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专门的药物传入。诃梨勒(或写作“诃黎勒”)是产于印度的植物,其果实和树叶皆具药性。诃梨勒果实在汉代传入中国,作为药用。后来也作为一种植物移植中国,其传入的路线是海路,所以先见于南方沿海地区。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诃梨勒树,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榄、六路,皮肉相著,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出九真。”[124]九真郡,在今越南境内,说明印度的诃梨勒是经过东南亚而来。雷云飞指出:“诃子原产波斯、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亦产。……到汉代时,诃子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开始栽于云南西部和广东南部。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广州乾明寺(今光孝寺)就栽有诃子数株。”[125]但这种栽种数量极少,唐代仍从域外传入,非常珍贵。诃梨勒不仅果实具有药用价值,树叶也具有药效,可以祛除久治不愈的疾病。包佶《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一叶生西徼,赍来上海查(槎)。岁时经水府,根本别天涯。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夸。此香同异域,看色胜仙家。茗饮惭调气,梧丸喜伐邪。幸蒙祛老疾,深愿驻韶华。”[126]从包佶诗的描写可知,他获得的诃梨勒叶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传来,并认为诃梨勒叶有“调气”“伐邪”和“祛老疾”之功效。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五》引遁叟语:“包佶《诃梨勒叶》诗:‘茗饮惭调气,梧丸喜伐邪。’按《本草》:‘诃梨勒树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主消痰下气等疾。来自南海舶上,广州亦有之。’茗亦能下气,此言其功胜茗。梧丸,谓入用丸如梧子也。今医家所用诃梨勒,是其子,不闻用叶者,应是《本草》失收耳。”[127]
丹砂又称朱砂、辰砂,汞的硫化物矿物。中医中用作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古代道家用它做炼丹的原料。交州丹砂质量好,北方人士希望到南方去的朋友给自己捎带或寄来交州的丹砂。杜甫《送段功曹归广州》:“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旅(一作估)客,时寄锦官城。”[128]施肩吾《自述》:“箧贮灵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脱身难。不知谁向交州去,为谢罗浮葛长官。”[129]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德星芒彩瘴天涯,酒树堪消谪宦嗟。行遇竹王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清斋净溲桄榔面,远信闲封豆蔻花。清切会须归有日,莫贪句漏足丹砂。”[130]“句漏”即今越南北宁省顺成县。交州的薏苡具有重要医药价值,在皮日休等人《药名联句》诗中,专门提到薏苡,张贲诗云:“为待防风饼,须添薏苡杯。”[131]海外国家的药方有的也通过广州传至内地。唐无名氏《和剂方补骨脂丸方诗》:“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此诗序云:“宣宗朝,太尉张寿知广州,得补骨脂丸方于南蕃,人服之验,为诗纪之。补骨脂,《神农本草》不载,生广南诸州及海外诸国,衰年阳气衰绝,力能补之。”[1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