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植物之美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植物之美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引种的品种很多,这些植物的新奇美观与果实的味美可口引起诗人吟咏的兴趣。有的植物是从南方沿海地区移植中原的,有的是从海外移植中国南方再移植其他地区的。桂树是具有香料和医药价值的植物,来自南方。[58]来自南海和域外的植物根茎或果实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异乡美味,新鲜可口,受到诗人赞赏。荔枝、龙眼、甘蔗之类一直是南方交州地区的贡物。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植物之美

中国很早就从域外引入各种植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观赏的奇花异草;一类是实用的植物,即具有食用价值的果树或具有医药价值的草木。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引种的品种很多,这些植物的新奇美观与果实的味美可口引起诗人吟咏的兴趣。

有的植物是从南方沿海地区移植中原的,有的是从海外移植中国南方再移植其他地区的。桂树是具有香料和医药价值的植物,来自南方。卢僎《题殿前桂叶》:“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51]木兰花树既美观,又散发芳香。刘长卿《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高柯傥为楫,渡海有良因。”[52]棉花是从南亚移植过来的,古代文献称为“白”“木绵”。唐代南方沿海地区普遍种植棉花。王建《送郑权尚书赴南海》:“白家家织,红蕉处处栽。”[53]元稹《送岭南崔侍御》:“火布垢尘须火浣,木绵温软当绵衣。”[54]茉莉花从南亚地区经海路传入中国南方,后来移植到中国各地。皮日休《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退公只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55]史载李德裕营造平泉园林,“远方之人多以土产异物奉之”,时有题诗云:“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花钱。”[56]从唐诗中可知,岭南的红蕉曾移植长安。刘昭禹《送人红花栽》:“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叶战青云韵,花零宿露痕。长安多未识,谁想动吟魂。”[57]椰子树也被移植到北方皇家园林里。张谔《岐王山亭》:“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58]

来自南海和域外的植物根茎或果实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异乡美味,新鲜可口,受到诗人赞赏。荔枝、龙眼、甘蔗之类一直是南方交州地区的贡物。汉武帝平南越之后,南方水果大量输入中原地区,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曾令南海快马驿递南海新鲜荔枝,受到诗人的诟病。杜甫《病橘》诗:“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此物岁不稔,玉食失光辉。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汝病是天意,吾愁罪有司。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59]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仙仗肃朝官,承平圣主欢。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六龙扶御日,只许近臣看。”[60]鲍防《杂感》:“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先过林邑山。甘泉御果垂仙阁,日暮无人香自落。远物皆重近皆轻,鸡虽有德不如鹤。”[61]前引殷尧藩《偶题》:“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62]扶南的甘蔗味道特别甜美,受到诗人李颀的称赞,李颀《送刘四赴夏县》写刘四诗名远播,上书朝廷,被召入麒麟阁任职:“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63]在写刘四于朝廷任官的惬意生活时,李颀特意提到扶南甘蔗。(www.xing528.com)

刺桐原产热带亚洲。刺桐属植物约50种,常见的观赏品种有珊瑚刺桐、火炬刺桐、黄脉刺桐、大叶刺桐等。唐宋时南方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引种了刺桐,唐代诗人对刺桐的题咏不少,恐怕是因为其花儿的美丽和独特的南国风味。无名氏《杂曲歌辞·太和第三》:“庭前鹊绕相思树,井上莺歌争刺桐。含情少妇悲春草,多是良人学转蓬。”[64]曹松《送陈樵校书归泉州》诗:“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65]徐夤《昔游》诗:“昔游红杏苑,今隐刺桐村。岁计悬僧债,科名负国恩。不书胝渐稳,频镊鬓无根。惟有经邦事,年年志尚存。”[66]罗邺《放鹧鸪》:“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一作羽)待双栖。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67]

刺桐树的花儿最易引起诗人情思。张籍《送汀州源使君》:“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68]朱庆馀《南岭(一作岭南)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69]李郢《送人之岭南》:“关山迢递古交州,岁晏怜君走马游。谢氏海边逢素女,越王潭上见青牛。嵩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回望长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70]曹唐《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其二:“日照双旌射火山,笑迎宾从却南还。风云暗发谈谐外,感会潜生气概间。蕲竹水翻台榭湿,刺桐花落管弦闲。无因得靸真珠履,亲从新侯定八蛮。”[71]方干《送人宰永泰》:“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72]方干《题画建溪图》:“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73]王毂《刺桐花》:“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直疑青帝去匆匆,收拾春风浑不尽。”[74]徐夤《春末送陈先辈之清源》:“贫中惟是长年华,每羡君行自叹嗟。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春风避酒多游寺,晓骑听鸡早入衙。千乘侯王若相问,飞书与报白云家。”[75]陈陶《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七绝六首其一:“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其二:“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其三:“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其四:“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其五:“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其六:“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攲十二楼。”[76]李珣《南乡子》:“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77]从这些诗中涉及的地名可知,当时在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刺桐的种植非常普遍,刺桐花的美丽给诗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来到南方沿海地区的人看到这种美丽的树与花,自然写诗咏叹;没有来到南方的诗人送别朋友到南方去,也歌咏刺桐树和花的美,以赞叹朋友之行的惬意和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