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海上贸易兴盛的时代,大海给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唐朝对海外贸易采取开放和鼓励政策,经过海路入华的外国商人可以在中国自由贸易,政府允许他们把商品自由运进口岸,可以往来各地市易或开铺经营。广州和交州是中外通商的要地,唐代广州海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南海诸国与唐朝通好的约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林邑、真腊、丹丹、盘盘、堕和罗、赤土、骠国(缅甸)、室利佛逝、堕婆登(在今苏门答腊)、诃陵、波斯、大食、婆利、印度、师子国等,这些国家与中国都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海上交通实现的。唐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情况,史书上有所记载,同时也反映在唐诗的描写中。
唐代广州和交州是重要的海上国际贸易港,其政治中心南海(今广州)和龙编(在今越南)是诗人们经常往来之地,唐诗中常常写到南海和龙编的商舶与海上贸易,这些诗反映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吕温《风咏》云:“悠然返空寂,晏海通舟航。”[1]王建《送郑权尚书赴南海》:“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2]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写广州的对外贸易:“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3]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4]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5]皮日休《送李明府之任海南》:“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6]贯休《送友人之岭外》:“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7]这些诗句都描述了广州和交州对外贸易的繁盛。张籍《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8]不仅描述了广州夜市的热闹,还写出了当地操“蛮语”的商人之多。(www.xing528.com)
唐诗中的“海舶”“海船”都是指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外商舶,这些商舶从海外带来了异域物产,丰富了唐人的生活。这些来自域外的物产也引起诗人们吟咏的兴趣,因此唐诗中有不少写到这些舶来品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