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中的贸易者:海客和海商

唐诗中的贸易者:海客和海商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被唐代诗人称为“海客”“海贾”“海商”。[6]估客即贾客,在这首诗里又被称为“海客”,因为他们是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商贾,远客异方。[8]远离家乡从事海上贸易活动,除了自然风波之险,还有人为的灾难,比如战争和海盗。[12]“海舶”“过海船”即海贾乘用的出海的大船。海贾往往携中国丝绸出海,换取海外商货,这在唐诗中也有反映。[20]海客施予高僧的是得自海外的“明珠”。

唐诗中的贸易者:海客和海商

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被唐代诗人称为“海客”“海贾”“海商”。中国人很早就在太平洋印度洋之间从事贸易活动。汉代商使已经到黄支国(在今印度)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1]东晋时法显从天竺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僧伽蓝见到佛像前有中国商人供养的白绢扇,[2]说明那时已有中国商人从事海外贸易。他从师子国和耶婆提国回国,都乘商贾大船,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海上贸易的兴盛。唐代海贾出海远航进行贸易活动也很活跃。出海贸易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柳宗元《招海贾文》极力描写大海的危险,奉劝海贾珍惜生命,不要过分贪图钱财:“咨海贾兮,君胡以利易生而卒离其形?”“咨海贾兮,贾尚不可为,而又海是图。死为险魄兮,生为贪夫。亦独何乐哉?归来兮,宁君躯。”在柳宗元笔下,这些海贾“东极倾海流不属,泯泯超忽纷荡沃。殆而一跌兮沸入汤谷,舳舻霏解梢若木”[3]。汤谷即“旸谷”,神话太阳升起之处,与“虞渊”(神话中日落之处)相对。《淮南子·天文训》云:“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4]。若木,神话中西极之地的神树。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楚辞章句》注云:“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5]作家用文学夸张的手法写唐代的海贾航行之远。唐代对出海贸易不曾有过禁令,在对外贸易发达的唐代,从事海外贸易的海贾应该数量众多,只是在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他们的活动很少受到史家的关注,但在唐诗里我们却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唐诗里写到海贾们的活动,往往强调他们的远航和艰险。李白《估客行》诗:“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6]估客即贾客,在这首诗里又被称为“海客”,因为他们是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商贾,远客异方。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7]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看到画面上海商扬帆远行,便想象着可以跟他们一起驶向大海深处。刘眘虚《越中问海客》:“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8]远离家乡从事海上贸易活动,除了自然风波之险,还有人为的灾难,比如战争海盗李群玉《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龙骧伐鼓下长川,直济云涛古庙前。海客敛威惊火旆,天吴收浪避楼船。阴灵向作南溟主,祀典高齐五岳肩。从此华夷封域静,潜熏玉烛奉尧年。”[9]南海广利王是中国神话中四海龙王之一,居住在南海,地位仅次于东海龙王。当地方官浩浩荡荡的祭祀船队赴广利王庙时,那些海商惊恐地以为有战事发生,急忙移舶远避。黄滔《贾客》:“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10]这首诗寓意跟柳宗元的《招海贾文》相同,讽劝海商重生轻利。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11]皮日休《送李明府之任海南》:“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12]“海舶”“过海船”即海贾乘用的出海的大船。海贾出海远行,为诗歌中写离情别绪增添了新的题材。游子成为出海经历风波之险的贾客,思妇则是装束奇异的南蛮女子。张籍《蛮中》写蛮女思念远行的丈夫:“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13]为了祈求出海的丈夫平安归来,女子抱着琵琶去参加祭祀海神的活动。

当海贾经历风涛之险从海外归来,家乡亲人会举行仪式活动迎接他们。许浑《送客南归有怀》:“绿水暖,湘潭万里春。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14]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已讶游何远,仍嗟别太频。离容君蹙促,赠语我殷勤。迢递天南面,苍茫海北漘。诃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蓊郁三光晦,温暾四气匀。阴晴变寒暑,昏晓错星辰。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战舰犹惊浪,戎车未息尘。红旗围卉服,紫绶裹文身。面苦桄榔裛,浆酸橄榄新。牙樯迎海舶,铜鼓赛江神。”[15]诗人所送客人远行至“诃陵”,其地在今东南亚一带的大海洲中。[16]从诗人对“客”的叮嘱来看,此客当为贾客,所以诗人劝他:“须防杯里蛊,莫爱橐中珍,北与南殊俗,身将货孰亲。尝闻君子诫,忧道不忧贫。”[17]那些远航归来的海贾,了解了域外的信息,见多识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18]元稹《泛江玩月十二韵》:“楚塞分形势,羊公压大邦。因依多士子,参画尽敦厖。岳璧闲相对,荀龙自有双。共将船载酒,同泛月临江。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委波添净练,洞照灭凝。阗咽沙头市,玲珑竹岸窗。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已困连飞盏,犹催未倒缸。饮荒情烂熳,风棹乐峥。胜事他年忆,愁心此夜降。知君皆逸韵,须为应筳撞。”[19]他们都喜欢听海客谈论海外的奇闻。(www.xing528.com)

海贾往往携中国丝绸出海,换取海外商货,这在唐诗中也有反映。首先是珠宝,古代中外传统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中国丝绸换取域外的珠宝。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云:“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若在中印国。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20]海客施予高僧的是得自海外的“明珠”。李洞《送人之天台》:“行李一枝藤,云边晓扣冰。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浅井仙人镜,明珠海客灯。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征。”[21]其次是香料药物。项斯《寄流人》:“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22]从唐诗里我们还看到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奴隶贸易,有人把非洲和东南亚奴隶贩卖到唐朝内地,称为“海奴”。杜荀鹤《赠友人罢举赴交趾辟命》:“罢却名场拟入秦,南行无罪似流人。纵经商岭非驰驿,须过长沙吊逐臣。舶载海奴镮硾耳,象驼蛮女彩缠身。如何待取丹霄桂,别赴嘉招作上宾。”[23]

从唐诗里我们还了解到,那些出海经商的人还经过长江水道和京杭大运河从事商贸活动,他们把内地商货和域外洋货进行倒卖,长江水道和运河上都有他们的樯桅帆影。阿拉伯人9世纪的地理学著作《道里邦国志》讲到唐代中国南方沿海广州、扬州杭州等城市,说:“中国的这几个港口,各临一条大河,海船能在这大河中航行。”[24]唐诗中关于内河海船的描写可以与此相印证。周贺《留辞杭州姚合郎中》诗云:“波涛千里隔,抱疾亦相寻。会宿逢高士,辞归值积霖。丛桑山店迥,孤烛海船深。尚有重来约,知无省阁心。”[25]诗人来杭州拜会姚合,临别之际,想象着自己回程中于深夜“海船”之上,还会盼望着践约再来。李端《古别离二首》其一:“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26]在长江水道见到“海樯”,那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船进入三峡前往巴蜀从事贸易活动。王建《汴路即事》:“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27]诗人乘船从扬州沿运河北上,船上乘客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因为船从扬州来,扬州又是繁华的国际都市,那里海内外客商云集,因此政府在运河津渡桥口设卡征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