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麻的传入丰富中国农耕技术与品种

胡麻的传入丰富中国农耕技术与品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麻的传入丰富了汉地农耕文化的种植技术和品种,这是自然的。胡麻传入后,汉地人很快掌握了胡麻的适宜土壤、种植时令和收藏方法。胡麻原产于近东、中东地区,汉代传入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其独特的习性,所以无法在热带地区生长。此后的农书一般都对胡麻的种植进行介绍,内容上则沿袭其说。胡麻的茂盛与否与一人种或两人同种无关,这可能与中国人的阴阳和合化生万物的观念有关,在胡麻的种植方面凭空添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胡麻的传入丰富中国农耕技术与品种

胡麻的传入丰富了汉地农耕文化的种植技术和品种,这是自然的。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在外来文明中重视农作物的引进和改良,胡麻是其一。胡麻传入后,汉地人很快掌握了胡麻的适宜土壤、种植时令和收藏方法。胡麻原产于近东、中东地区,汉代传入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其独特的习性,所以无法在热带地区生长。在中国,传统的胡麻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河南、山东、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成书于2世纪中期的崔寔《四民月令》云,二月“可种植禾、大豆、苴麻、胡麻”[33],三月“时雨降,可种秔稻及植禾、苴麻、胡豆、胡麻”[34],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禾(谓之上时)及大、小豆,胡麻”[35],五月“时雨降,可种胡麻”[36]。但最合适的时令是二月,所以他说:“二月可种胡麻,谓之上时也。”[37]胡麻作为食材和榨油之用,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成为市场上交易农产品。关于胡麻的出售,《四民月令》云,五月“粜大、小豆,胡麻”[38]。《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学著作,叙述一年中从正月到十二月的例行农事活动。此后的农书一般都对胡麻的种植进行介绍,内容上则沿袭其说。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域外植物有不少,但进入《四民月令》记载的只有胡蒜、胡葱、胡豆、胡麻等数种,可见胡麻在当时农作物和经济领域里的重要性。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对胡麻的用途和种收有更具体的记载,他说胡麻是张骞西域带回,未必可信。但指出北魏时胡麻分为两种,即白胡麻和八棱胡麻,白胡麻“油多,人可以为饭”。胡麻适宜的土壤:“胡麻宜白地种。”所谓白地,即空地,没有树木或建筑物的土地。种植的季节“二、三月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并注云:“月半前种者,实多而成;月半后种者,少子而多秕也。”所谓“上时”就是最好的季节。种植的方法:“种,欲截雨脚;若不缘湿,融而不生。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耧耩,然后散子,空曳耢。(耢上加人,则土厚不生)耧耩者,炒沙令燥,中和半之。(不和沙,下不均。垄种若荒,得用锋耩)”意思是说,种胡麻要趁刚下过雨,如果不趁地湿下种,就难以发芽。一亩地用两升种子。如果撒播,就要先用耧耩地,然后撒籽。再用空耢耢平。所谓空耢,就是耢上不上人,如果加了人的重量,土盖得厚实,种子不易发芽。如果用耧下种,要先把沙子炒干,拌上种子,一半对一半拌匀。如果不拌沙子,种子不能下匀。如果在田垄上种,而垄上长有杂草,要用锋耩除草。关于胡麻的管理,云:“锄不过三遍。”胡麻的收割也有讲究:“刈束欲小。(束大则难燥,打手复不胜)以五六束为一丛,斜倚之。(不尔,则风吹倒,损收也)候口开,乘车诣田斗薮,(倒竖,以小杖微打之)还丛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若乘湿横积,蒸热速干,虽曰郁裛,无风吹亏损之虑。裛者,不中为种子,然于油无损也)”[39]即,收割时扎成的把要小,把大了就难干燥,打胡麻籽时手也不好把持。五六束互相斜靠着堆成一丛,这样可以防止被风吹倒,一旦吹倒,麻籽就会损失。等干燥到胡麻角裂开了口,就装上车拉到田里打籽。打籽时把胡麻束倒竖起,用小棍轻轻敲打,麻籽就从开口处落下。然后仍然堆成一丛丛的,每三天敲打一次,打上四五次才能把麻籽打尽。如果刚割下尚未晾干就横着堆起来,里面也会闷干。这样打的麻籽没有损失,也可以榨油,但不能用作种子。关于胡麻种植的株距,《农桑辑要》引《四时类要》云:“每科(棵)相去一尺为法。”[40](www.xing528.com)

胡麻原产地与中土气候水土不同,在种植季节、管理、收割、脱籽等方面应有不同。胡麻的种植方法既伴随着胡麻的输入而传入,汉地人也根据本土的自然条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进,这是肯定的。贾思勰的记载包含着汉地人长期种植经验的总结。由于后来胡麻被道家宣扬成食之可以长生的食品,关于其种植也产生了离奇的说法。比如在古代就有“俗传胡麻须夫妇同种则茂盛”的说法,并以此曲解唐人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41]。胡麻的茂盛与否与一人种或两人同种无关,这可能与中国人阴阳和合化生万物的观念有关,在胡麻的种植方面凭空添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