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挠到痒处
一次,乔治·黑文·帕特南只运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策略,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当时,他是著名的帕特南图书公司的总经理。他以此重要的身份连夜赶往华盛顿,出席国会某一委员会的会议,以支持一项议案。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整个出版界,这项议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他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关键时刻,而他的律师却临阵退缩,令他十分失望。
他只好独自去对付那些十分聪明而又想阻止此议案通过的人。
关键问题是,议会主席卡帕特森也不同意这个计划。
可是,帕特南终于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他用一场公平的游戏取得了卡帕特森的支持,将此议案递交到国会。
帕特南并没怎么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可他却成功地做了一些比这更重要的事。
他用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使卡帕特森支持了他。
在这次拜见中,他一直以“阁下”称呼卡帕特森,他称卡帕特森领导的委员会为“贵会……具有左右法院的权威”。
帕特南以独特的语气将卡帕特森置于法庭之上,让其成为一位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法官。最终,他以这种恰当的颂扬获得了卡帕特森的支持,进而获得了胜利。
我们都明白,适宜的颂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他可以抬高他人的“自我”,以“赢得他们的友谊与支持”。
几乎所有的大人物都是运用这种技巧的行家里手。
从西摩那里我们得知,罗斯福总统是一个最妙的例证。他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与某人特征相吻合的称誉。
桑德伯克曾说过林肯的这种使用称誉的水平,他说:“林肯每日必做的事就是:观察出某人的兴趣和他的自傲之处,然后再说一些真诚的符合他的性格与兴趣的话。”
任何人都喜欢那种契合的适宜的称颂。这能让他们有双倍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也是一种感化他们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见过那些能引起对方的怀疑、厌恶的不合适的颂扬。但是,称颂的艺术确实能够以几个简单的策略来概括。
只要我们死死记住那些我们已经说过的经验,颂扬就很有用。自大狂们的虚荣心是最重的。他们生来骄傲,无论是在哪里,都喜欢他人的恭维,正如上文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在他人过分的恭维中欣欣然、飘飘然。
其实,多数人只在几个特殊方面喜欢让人恭维。比如说,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弗里德·凯利就这样描述过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乐于接受他人恭维之事。
凯利说:“如果有人称赞这位石油大王的琐细的家庭经济,他一定十分高兴。
同时,他也十分愿意让他人说他是如何热心于教会与主日学堂的事的。”一次,当凯利赞誉了几句他在主日学堂里向一群孩子所发表的讲话时,他马上变得兴奋极了。只要你恭维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某次演说十分成功,他的演说是多么有益,多么动人,你就能轻而易举地让他回答他平时根本不会搭理的问题。
如果你当着他们的面去赞誉他们的商业和领导才能,他们是不会理你的。在他们看来,这种话不仅没有诚意,甚至是愚蠢的。
家庭琐事和公开演说是多么别致的话题啊!这就是他们特有的虚荣。
上文说过,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独特的虚荣。他们对那些事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可是,他们又想在这些事情上显示出自己的优秀来,以此让人们欣赏他们。
只要你去称颂其中任何一件事,都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切斯特菲尔德伯爵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越之处,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固然想让人们公正地评价他们那些比较优越的地方,可是,他们更喜欢别人对于那些他们没有把握做的事进行恭维。”
伯爵说:“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十分能干。他很清楚自己卓越的能力,所以他不喜欢别人恭维他的才干。但是,他是个浮华之辈,像个花花公子一样对待女人,可他又怕别人这么看他。所以,他喜欢听别人说他是温文尔雅的人。这是他乐意谈到的话题。他特别喜欢人们恭维他这方面的‘温文尔雅’,当然,这也是他的弱点。”
于是,我们便得到了开启他人在意的虚荣的钥匙。
伯爵说:“你会轻而易举地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最普遍的弱点。言为心声,只要你细心观察他最喜欢的话题——他越是希望自己能做得出色,他也就说得越多——恭维他的这些地方,他就会乐不可支的。”
一次,弗里德·凯利告诉我们,因为找到了两位大人物所喜爱的有极大差别的虚荣,他获得了不少的利益。
他说:“有一次,我想与新上任的首席大法官傅罗说一些事。当时,他刚结束在西部一所大学的演讲。我明白,对于这位先生来说,你恭维任何关于他演说的话都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他已经对这些演说很熟悉了。于是,我对他说:‘想不到一位最高法庭的法官是如此的有人情味。’“他马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位一贯严肃的老人一直都很喜欢他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普通人。
“有很多人却喜欢听相反的话。有些人喜欢别人只把他当成聪明的机器。有一次,我在与一个有商业往来的人交谈时,他就习惯用笔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
“我对他说:‘你是如此的冷静、敏锐,我更想知道,我们下一步该怎佯做。’“听了我说的话,他马上笑得喜气洋洋的。在商务上,他最喜欢他人夸他敏锐、冷静了。”
伯爵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他人恭维她“仪态万方”,就是那些质朴的女人也不例外,因此,这样的赞美是最有效的。只有那些惊世艳俗的绝代佳人才会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这时,你可以称赞她十分聪明,也许,这正是她缺乏自信的方面。
把握好办公室里的距离
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桌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办公室里的距离如何把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拒绝亲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当朋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
美国精神分析医师布列克曾对同事间的交往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季节互相接近以便取得温暖,可是过于接近彼此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它们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会刺痛对方,又可以相互取暖。这种刺猬式交往形象地说明了同事之间应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
同事之间过于亲密,不但会像刺猬那样刺痛对方,还容易互相掌握对方的“隐私”,影响各自在公司里的发展。
刘磊和向涛虽然家境不同(刘磊家境富裕,向涛家境贫寒),两个人却成为知己。他们是大学同学,在学校里时只是一般朋友,进了同一家公司后,又住在同一间公寓,才渐渐成为知己。
因为读大学,家里为向涛借了许多债,他就悄悄找了一份兼职,帮一家小公司管理财务。刘磊发现他下班后也忙得不可开交,一问,向涛就把自己做兼职的事情告诉了刘磊。
公司每年都会选派一名优秀员工到一家著名的商学院培训。根据选派条件,条件最好的刘磊和向涛都被列进了候选人名单。刘磊对向涛说:“要是我俩都能去该多好啊。”向涛说:“但愿如此。”
结果刘磊脱颖而出,成为公司那年唯一一个选派的培训员工。向涛很失落,他非常想获得这次培训的机会,于是找老板,请求也参加这次培训。
老板看了向涛一会儿,冷笑着说:“你太忙了,就免了吧。”
向涛急忙说:“我手头上的项目,我会尽快完成的。”
老板沉下脸来说:“那家小公司怎么办,谁给管理财务?”
向涛立即愣住了,他一时搞不明白老板怎么知道他兼职的事。他本能地辩解说:“我兼职是有原因的,这并没有影响我在公司的工作……”
老板打断向涛的话说:“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我还有事。”接着冲向涛摆摆手。向涛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你太忙了”——向涛没想到这句话会成为阻止他培训的理由。可老板怎么知道他兼职的事情呢?这件事那家小公司是绝对保密的,他也只告诉过刘磊一个人。向涛越想越心酸,他没想到知己会出卖自己!
同事之间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而交而不是真情投入,做一般朋友而不是知己。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给予安慰;当他生病的时候,你端上一杯热水,并真诚地问候;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要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但不可把你的心扉完全向同事敞开,将自己的隐私向对方倾诉。这样,你就不会被对方刺痛了。
职场中,人与人的关系仿佛永远难以琢磨。很多人在工作能力上无人企及,可人际关系却是他们的“软肋”。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那就一定要好好领会“半糖主义”的精神。所谓“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太过保全自己,让人难以接近;而太过亲近同事,又会令对方觉得私密空间被侵犯,无法喘息。唯有与同事相处时,懂得恰到好处地加上半颗糖,甜而不腻,亲密又不失距离,这才是职场的中庸之道。
有的员工喜欢结交朋友,或者具有吸引力,身边总是团结着几个同事。如果在单位里表现得过于亲密,就会被老板察觉,并引起老板的敌视。
这样做,一是有拉帮结派的嫌疑。在老板眼里,员工应该彼此保持独立,这样他最容易管理。如果你身边密切团结着几个同事,这是老板最忌讳的。即使你没有拉帮结派的意思,老板也认为你在拉帮结派,有跟他对抗的企图。一旦老板对你有了这种看法,就会压制你,甚至将你打入冷宫,削弱你的影响力。
二是有集体离开公司的嫌疑。几个同事一起跳槽,或者合伙开公司,让原来部门工作顿时陷入半停顿状态,是老板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你与身边的同事过于亲密,敏感的老板就会猜疑你们是不是要一起跳槽,或者合伙开公司。虽然你们根本不曾谈论过这些问题,但多疑的老板一旦相信自己的判断,就会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措施。
老板最常用的方法是把你调离,重新换一个部门,或者调到分公司去,甚至为了公司大局稳定,不惜忍痛割爱,炒你的鱿鱼。
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再好,也不要太近。而还有一些同事,是你最好不要走近的。哪些人你千万不能过深地交往呢?
1.搬弄是非的“饶舌者”不可深交。一般来说爱道人是非者,必为是非人。
这种人喜欢整天挖空心思探寻他人的隐私,念叨这个同事不好、那个上司有外遇等。长舌之人可能会挑拨你和同事间的交情,当你和同事真的发生不愉快时,他却隔岸观火、看热闹,甚至拍手称快。也可能怂恿你和上司争吵,他让你去说上司的坏话,然而他却添油加醋地把这些话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如果上司没有明察,届时你在公司的日子就难过了。
2.唯恐天下不乱者不宜深交。有些人过分活跃,爱传播小道消息,制造紧张气氛。“公司要裁员”、“某某人得到上司的赏识”、“这个月奖金要发多少”、“公司的债务庞大”等,弄得人心惶惶。如果有这种人对你说这些话,切记不可相信。
当然也不要当面泼他冷水,只需敷衍:“噢。是真的吗?”
3.顺手牵羊爱占小便宜者不宜深交。有的人喜欢贪小便宜,以为“顺手牵羊不算偷”,就随手拿走公司的财物,比如订书机、纸张、各类文具等小东西,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上司绝不会姑息养奸。这种占小便宜还包括利用在公司上班的时间、资源做私事或兼差,总认为公司给的薪水太少,不利用公司的资源捞些外快,心里就不舒服。这种占小便宜的人看起来问题不严重,但公司一旦有较严重的事件发生,上司就可能怀疑到这种人头上。
4.被上司列入黑名单者不宜深交。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上司将哪些人视为眼中钉,如果与“不得志”者走得太近,可能会受到牵连,或许你会认为这太趋炎附势。但有什么办法,难道你不担心自己会受牵连而影响到晋升吗?不过,你纵然不与之深交,也用不着落井下石。
不要把自己搞得可有可无
一位做计算机的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他难过极了。“我又没犯什么错,”他沮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里没事做时刚好被他逮到?”
“什么,我没事做?那时大家刚好都没有问题,我才自己上网的。我不是照样在一旁待命,有人发问我不也是马上就去?”他反驳。
“就是啊!”同事B附和,“经理留下来的另一个工程师,那天帮另一个部门的人修计算机,修到整台计算机坏掉,经理没裁他,竟然裁你,真说不过去!’,“你有冒犯过谁吗?也许是别的部门的人说了你什么坏话。”同事A又问。
“会不会是上次那个无理的主管不满意你的态度,记得吗?”同事B说,“他不会用计算机还自作聪明,后来把自己计算机弄坏了,还将责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经理为我说话,他明白当时是主管的错。”工程师回答。
他们徒劳无功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A终于说:“唉,不服气你去问他嘛。”
“可是,”他犹豫了起来,“这样好吗?没看有人这样做过……”
“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员还会有什么理由?何必挑明了让大家尴尬?”
“但是问清楚了,真有错,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吗?”同事A说。
同事A的话让这位工程师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里的不满和疑惑,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次被裁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被裁掉,但我很难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系在一起。”他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www.xing528.com)
经理听完他的话,愣了一下,竟露出赞许的神情:“如果你在过去的工作中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这回换工程师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师里你的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也没犯过什么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缺乏合作精神。如果团队中某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经理反问他:“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工程师反驳。“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几分?”经理问。
“我明白了。”工程师说。原来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员工。
“你有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你积极热心,懂得借着合作来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贡献和成就应该会更大。”接下来的半小时,工程师虚心聆听经理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假设某个被裁员的原因,躲起来怨天尤人,也很高兴因为不耻下问,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不仅如此,经理很高兴看到他如此上进的一面,几天后亲自打电话介绍他去另一个职位,比原来的工作还好。
如果这位工程师在被裁员后躲起来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通过经理的协助看到自己的缺点。好在他学会了合作的第一前提: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而当别人感到被关心时也会付出相对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资源,就像这位工程师的经理愿意介绍他到另一个更好的职位一样。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处。
工作中,我们常常忘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合作关系。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以积极热心来培养和谐的合作关系,不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而在现实中,不积极热心的人在团体中只会做好被安排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地进行。
如何对付争功的同事
没有三头六臂、通天法眼是挡不住冷箭的。只有以毒攻毒、主动出击,才是揭穿小人鬼把戏的上上之策。
公司犹如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会有,抢功的人更是少不了。即使是在团队合作精神盛行的今天,依然难免有个别的人为求功劳而抢夺别人辛苦付出换来的果实。比如,你辛辛苦苦地干完活,上司看不到已是令人郁闷之极的事,最可恶的就是被抢功者横插一杠,吃苦我来,功劳他享。这些人一步步成了上司身边的红人,而埋头苦干者却只能在他们的光环下继续黯淡地生活,心中越想越憋气,可又能奈他何?
如果遭到同事的抢功,绝对不能手软,一定要“打”得他原形毕露。提防“抢功小人”,首先要提高警觉,不要在人前人后多嘴,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直接向上司哭诉,可能并不能改变既定的局面,反而还会落得搬弄是非的嫌疑;百般忍让只会更加助长小人的气焰;以牙还牙地互相报复换来的将是无休止的办公室争斗。手足无措之际,建议大家不妨先忍耐一时,等待事过之后再陈述立场,或者将此经历藏于心中,日后多留一手,也好及早提防。
张先生刚进一家房地产公司时,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几乎成了工作狂,并想出很多新颖实惠的点子。他的第一次策划便得到经理“有创意、很新颖”的表扬,经理的嘉奖让张先生更加自信大胆地工作。
一次,张先生很满意地完成了一个策划交给经理。谁知第二天经理找到他说:“小张,我本来很看重你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没有新点子也没什么,但你不该抄袭其他同事的创意。”经理看他一脸惊讶,递给他一份策划书。天哪,竟然和自己那份惊人地相似,而策划人竟是自己的好朋友古晓。面对经理的不满和好朋友的“心血”,张先生哑口无言,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之后张先生学聪明了,他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时时加以记录,包括自己当初提出的想法与做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局面,都作为书面证据而保存起来。再有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必要时提出证据供经理参考。对于不动声色窃取成果的同事,最好的惩治办法就是让其恶行曝光。
不要单纯地认为“没有小人作恶,哪里能衬托出好人的和善光明”,也不要抱着“发光的金子总有被人发现的一天”的态度,而是要积极面对,主动出击,从分析他们开始,找出应对之策。而首先你要知道的就是爱抢功的同事的心理是什么。
1.自私心理。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有这种心理的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2.猜疑心理。
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3.嫉妒心理。
抢功小人嫉妒心理较强,看到别人成功,不是为他们高兴,而是嫉妒。相反,当看到别人受挫时,往往幸灾乐祸。这种人不仅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令身边的人反感,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
了解了小人心理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你应该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人有机可乘?是自己平时太过相信别人,对人没有防备?谨记不要让同样的事再一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其次,认真比较一下双方的实力,如果你有自信且认为自己能力在对方之上,那你可以通过邮件或者值得信任的第三方向上司澄清事实。好人不能耍手腕,但也绝对不能不使手段。
面对有心机的同事的百般刁难,想全身而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正当防卫,又无奈明抢易躲、暗箭难防,没有三头六臂、通天法眼是挡不了全部冷箭的。只有以毒攻毒、主动出击,才是揭穿小人鬼把戏的上上之策。
身在办公室,不仅要多加留意这样爱抢功的同事,还要揭穿他们虚假的面具,采用“受伤阵线联盟”战术,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只有大家上下一条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站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果你仍然被排斥在主流之外,那就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如果越过了你的职权和定位,必然会遭到清洗或清算。
无疑,站队是一门学问。如果错误地选择了靠山,当灾难来临时,你的靠山自身还“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有能力来管你呢?而新官上任也好,官复原职也好,总是会起用一批新人,清洗一批旧部,号称“人力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打击原有势力,培养自己的亲信。此时再怎么摇尾乞怜,都不会换来一个馒头。一旦遭到清洗,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那是相当的悲惨。要站队,就必须冷静清醒地观察办公室生存环境,尽可能地搜集资讯,了解每一个高管的势力范围有多大,在大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到了什么程度。
站队之后,就要表态,不仅是以行动,更重要的是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追随意愿。这是因为行为会扭曲,而不管用什么辞藻,语言都可以最明确地传递追随者的愿望,轻易不会遭到误读。
在你发出明确的信号也就是表态之后,就要付诸行动。行动要注意3个原则:第一,你是为你选择追随的上司工作,而不是为企业工作。你的所作所为,必须有助于你的上司的势力的巩固与扩张,如果你的工作体现不出这一层意思,那么你的劳动就是无效的,甚至会是负效的。
第二,你必须同仇敌忾,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与上司敌对方的斗争中来,要将你做的每一项工作,涂抹上这么一层“政治斗争”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做法是非常狭隘的,因为你可以将逃避工作、不合作,甚至项目搞砸了都归结到这个“伟大”的意义上来,那么你的上司就会欣然接受。
第三,你需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借助高管的势力组织自己的近卫军,只有当你的影响力足够、势力形成之后,你才能获得资格为企业的未来忧心忡忡。
这个“站队”的过程,实质也是问鼎上层权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寻求职场中最高权力的支持,也就是说,当你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候,你就可以站在最高权力者的阵营里摇旗呐喊了。如果你仍然被排斥在主流之外,那就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动辄拿企业的长远利益或者主流管理学的要义责观于其人,那样的话,就意味着你僭越了你的职权和定位,必然会遭到清洗或清算。
吃亏就是占便宜
如果你在人前处处想到占便宜,那最后吃大亏的一定会是你。
有些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有点吃亏时,如果抱着一种“吃亏说不定就能占到便宜”的想法,就会让自己心里觉得踏实,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做事,最终将达到自己渴望的目标。相反,如果你凡事总计较会不会吃亏上当,做起事情来就会放不开手脚,让自己的能力无法充分施展出来,更重要的是合作的人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难以产生一种愉快合作的气氛,这样是很难把工作完成得接近于完美的。
办公室里的吃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吃亏”,另一种是“被动吃亏”。
“主动吃亏”是指你主动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这些事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大部分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而你却主动地争取去做,并完成得相当出色,领导当然对你加倍感激,并将你的这份情谊记挂在心上,以后无论是升迁还是加薪,他都有可能先想到你,也会真诚地帮助你,这对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有帮助。最重要的是,你涉猎的范围越广泛,也可以锤炼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耐力,这样一来,你不但懂的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突然告知去完成某项任务,事实上你并不喜欢去做,甚至也没有能力去做。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否则就应该无条件地承接下来,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你完全没有抗拒的余地,那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也许你不太情愿,但是在这种情势之下,也只好用“吃点亏就是占便宜”的心理来安慰自己了。既然接受了,那就要尽力地去完成,同时心里想着自己成功的愿望。至于有没有“便宜”
可占,则很难说,眼前之“亏”也许是对你的一种磨砺,能考验你的心智和能力,是为了在日后更加重用你。暂且不论能否“重用”你,你虽然吃了点小亏,但锤炼了自己的耐性和坚强的品质,这对你以后的发展将大有好处,这难道还不是一种便宜吗?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出版社当编辑,干了几年,社长发现编辑人员太多,却没有很好的人去做发行工作,于是想调一位编辑去做发行,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干编辑出身,哪能去卖书呢?可这位年轻人却同意了,他自我安慰着:“吃点亏就吃点亏吧,说不定还能占上大便宜呢。”
这位年轻人到了发行部,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每天只是勤勤恳恳地对外联系、包书、送书……慢慢地他为社里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发行网络。又过了几年,社里业务扩大,准备提升一个人当副社长,几位领导都同时想到了这位年轻人,一是因为他乐意接受工作的分配,更重要的是他既当过编辑,也干过发行,对出版业务比较熟悉。由此看来,他这下真的是占到了大便宜。
和这位年轻人一样,如果你也始终抱着一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实现成功的愿望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说不定你想象中很难的事情,做着做着却发现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喜欢占便宜是每个人潜在的心理,你吃一点亏,让他人占一点便宜,那么你就会被人喜欢,人人当你是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地走过来帮你一把。何况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别人今天占你一点便宜,心里也自然会过意不去,只好在恰当的时候回报你,所以不知不觉中愿望达成的条件便会到来!
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是永远不可信的,所以每个人都不喜欢结交世俗的朋友,但是那些保持真正友情的人却能把吃亏看得很淡。吃亏就是占便宜,尤其是你渴望交到更多朋友的时候,更应该铭记这一点,这是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为人处世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在人前处处想着占便宜,那最后吃大亏的一定会是你。
不做职场上的“独行侠”
职场中常有这么种人,他们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他们藐视职场规则,不拿同事的忠告当回事,甚至连老板的意见也置若罔闻,在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企业里,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合作的同事和朋友。这样的“独行侠”式的员工大体有这样一些共有特点:(1)拥有比大多数周围同事高的学历或者更多的专业知识,取得过一定成绩,并经常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2)喜欢独来独往,在公司内没有什么朋友,平常话不多,说起话来也充满着骄傲的语气。
(3)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但绝不允许别人修改,甚至包括领导在内。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则更骄傲;如不被采用,则内心愤愤不平。认为其他人的所有意见和计划都是平庸和充满错误的,并不屑一顾。
(4)很少与人交流,对别人的意见,不管善意、恶意一概不接受,不予理睬。
(5)很少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比如会餐、旅游、娱乐等,认为和同事们在一起很无聊。
如果上述几条中有一条或者几条和你相符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因为这样的人,也许可以凭借他们的天才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很少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由于二人势同水火,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一股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确实是一个大功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但他特立独行,拒绝与人合作的态度,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权衡之下,公司就会选择更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来担当重任。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与人的团结合作上,所创造的业绩就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而可能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四,合作共赢的力量不可小觑。
从源头寻找解除排挤的法门
职场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某种原因,你发现同事们开始排挤你。这个时候,你要是还学李涯一意孤行,恐怕后果堪忧。这个时候,想想为什么会遭受排挤,从源头上找破解法门才是明智之举。
被同事排挤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一些:同事们可能嫉妒你的工作业绩、工作地位。比如你刚刚到本单位上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等等;或者你近来连连升职,也可能招来同事的妒忌。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一个:你的优秀让众人不安。他们潜意识里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于是用排挤你这种非常手段寻求平衡。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应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平日里要对人和蔼、亲切,并且经常把功劳让给同事。比如在领导表扬你的时候,谦逊地说“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或者直接说“这个项目小李和小王都有很大的贡献”。久而久之,同事们便会乐于和你交往。
如果你发现同事对你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不欣赏。比如你衣着奇特、言谈过分、爱出风头,令同事却步,过分讨好上级而疏于和同事交往。你要先反省一下,因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果想令同事改变看法,唯有自己作出改善。平时不要乱发表言论,要学会当听众,衣着也应切合身份,既要整洁又不要招摇,过分突出的服装不会为你带来方便,反而会令同事们看不惯你。
另外,如果你客观上妨碍了同事获取利益,包括晋升、加薪等,你也会遭受到排挤。
假如你的到来让同事丧失一个潜在机会,他们就会排挤你来释放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这样的情况下受排挤是正常的。如果你释放愤怒,可能会招惹更多的麻烦。你应该学会忍受伤害,并且尽量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势头都抖出来,这样无疑是在别人的怒火上浇油。你不妨以后来者的姿态,恭敬地向“前辈们”请教,并且暗示自己无意和他们争功。会不会相信是他们的事情,但你这样做至少可以向对方传递一个友好的暗示。如果在这样的表示下,对方还是一如既往地排挤你,这个时候你是占理的,不妨直接捅到上司那里,让他来主持公道。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了,比如下面这种棘手的情况:小谢是某私营企业新聘的部门主管,他初来乍到,不知道为什么员工们见了他除了礼节性地打个招呼外,都别无话说,好像心里很排斥他一样。他仔细思考自己的处境,自己是应聘来到公司的,以前不可能和大家发生矛盾;也不是挤掉了另一个受爱戴的主管;仔细查了一下,下属们也都还不够格胜任主管,所以也不是挡了谁的升官路,那为什么大家还是对他冷眼相对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他发现这个企业的上司对员工的态度很不好,经常随意骂人,对员工极不尊重。上司如此对待员工,员工自然不喜欢上司,而自己身为部门主管,因工作关系和上司接触比较多,于是大家生出个心眼儿:担心自己是上司派来的耳目。
小谢决心找个机会和员工中有威信的同事谈一谈,把问题解释清楚。他私底下把他们召在一起推心置腹:“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有些不大敢和我接触,其中的原因我也明白。我今天要告诉各位的是,我其实跟大家的看法一样,我也对老板颇有些不满。其实我此前并不认识他,更谈不上有什么特殊关系,大家尽可以放心。而我来这里,只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而已。能和各位一起把工作搞好,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咱们不妨拿出点业绩给老板看看,有了成绩在手上,咱们才能在他面前有底气。”几个下属都点头称是。这个小聚会以后,小谢发现大家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甚至和他结成了小同盟。
我们得学学这个部门主管,受到排挤的时候要镇定,首先找到受排挤的原因。找到了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无论如何,要主动向排挤你的人做积极友好的表示。不过也要注意做事的分寸,在必要的时候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
◎ 开会时,要选择正确的座位
◎ 如何抓住公众注意力
◎ 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 懂得表面文章的建设性
◎ 不要等着别人来安排
◎ 功夫全在工作外
◎ 不要与组织为敌
◎ 悄悄播下机会的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