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冲破藩篱,重新认识世界

冲破藩篱,重新认识世界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天,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宛如平常一段歌”,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林则徐身临抗英斗争第一线,遇到从未遇到过的敌人和风云变幻的斗争形势,为达到知己知彼、克敌制胜的目的,他翻译西书、西报、西学、西律,研究洋枪、洋炮、洋船、洋舰,冲破天朝上国的藩篱,成为为抗击外国侵略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自林则徐起,译报译书之风始兴,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逐渐转变成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冲破藩篱,重新认识世界

在今天,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宛如平常一段歌”,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在林则徐的时代,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则需要巨大的胆量和远见卓识。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蓬勃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政治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们为掠夺更多的财富,不断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但在此时,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仍在小生产的磨盘上旋转,在封建的庄园里鼾睡,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要求通商,乾隆皇帝答复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这段气冲斗牛的皇帝上谕,充分表明了清政府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的狂妄心态。在这种天朝意识充天塞地的时代,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那完全是离经叛道、非法灭圣、以夷变夏、死有余辜的行为。只有从这一角度上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林则徐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价值和意义。

林则徐身临抗英斗争第一线,遇到从未遇到过的敌人和风云变幻的斗争形势,为达到知己知彼、克敌制胜的目的,他翻译西书、西报、西学、西律,研究洋枪、洋炮、洋船、洋舰,冲破天朝上国的藩篱,成为为抗击外国侵略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开设译馆,组成翻译团队,选取《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中国丛报》等在华外报的新闻和评论进行翻译,还有一些文章译自在澳门发行的其他国家的外文报纸。这些译自澳门外报的材料在后人整理时被统称为《澳门新闻纸》。当时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甚至朝廷都收到过林则徐提供的译报材料。有人盛赞林则徐译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西洋声教素不通中国,其贸易主于洋行,至其国之道里风土,兵民习尚,虚实强弱,人无知之者。公独设间得其新闻纸,及外洋记载,通以重译,能中其窾要,而洋人旦夕所为,纤细必获闻,西酋骇为神助。”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创举,他对“新闻纸”这一新媒介的认识是先进的、超前的。自林则徐起,译报译书之风始兴,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逐渐转变成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林则徐又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外面世界,这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为了解夷人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林则徐还组织翻译了John Francis Davis所著《中国人》的部分内容,摘译后编成的《华事夷言》有助于当时国人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人形象。这些翻译带来的是全新的世界观念,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被颠覆。

虎门销烟”之后,中英矛盾日益尖锐,武装冲突一触即发。林则徐认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1840年1月,林则徐购买了一艘商船改装后供水师演练,并秘密购置了200多门新式大炮来提高清军水师的战备能力。但是这些来自国外的设备无人会使用。为了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商船和大炮,翻译西方军事科技书籍就十分必要。林则徐批评早期国人视西学书籍为“奇闻异端”“淫巧邪说”的陋见,指斥为:“其所学皆章句辩论,不知格物穷理。”林则徐以开放务实的态度摘译或编译科学和军事书籍,引领了中国近代加强海军造船建设的国防、海防新主张。此后,接连的战败使包括林则徐在内的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和近代工业的先进,认识到西强中弱,中西对比悬殊,从而产生了学习西方近代军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想法。(www.xing528.com)

林则徐在抗英战争中,认识到万国之中的成员都必须遵守国际规则。1839年7月,一名英国水手酗酒后和香港村民林维喜发生冲突,致其死亡,按照《大清律例》,杀人偿命。该案却遭到了英方的百般阻挠,他们拒不执行中方的裁决。面对英国的诡辩,林则徐组织翻译《各国律例》,该书是瑞士法学家滑达尔的著作,是19世纪上半期外交和领事官员的必读经典。林则徐通过细读滑达尔的《各国律例》,确信在中国按中国律例法办真凶符合国际法准则。林则徐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外交争端,维护了民族国家的利益,为清政府在外交中援引国际法开了风气之先。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他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

第一,开启了国人的国家观念。清政府闭关锁国,国人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很少关心和了解。传统观念是华夷之辩,整个中国沉醉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将西方列强视为蛮夷。这时作为国家共同体的“中国”的国家名称是模糊的。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林则徐开展的译报、译书工作帮助国人形成了崭新的“国”的概念,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的关系问题,这才开启了国家意识。

第二,探索了应对新挑战的新方法。林则徐苦心编译的《四洲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给国人带来了关于外面世界的新知。魏源深受其启发,在此基础上自觉了解和学习西方,编写了《海国图志》,认为“海国”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需要海运、海商、海军和海权。他总结了林则徐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聘请国外技师,“师造船械”,发展海军,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历程。

第三,初构了按照规则与外国交往的外交思想。鸦片战争之前,中外交往是在朝贡体系的逻辑中展开的,传统的方法不外“抚”“驭”,但是林则徐却开始探索新的交往方式,把立足点放在规则上。这个规则从儒家思想出发,就是一个“理”,讲道理,讲规矩,在西方就是讲法律,讲条约,虽然两者内涵不同,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点,中方由此开始探索在平等民族国家的逻辑中开展与外国的交往。在禁烟运动中,为了在与外国烟贩说理的斗争中站稳脚跟,林则徐依据滑达尔《各国律例》中“各国皆有当禁外国货物之例”“但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等相关条文,证明了鸦片属于违禁品,中国有权禁止外国将鸦片输入中国,因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滑达尔《各国律例》为禁烟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林则徐还找到了禁烟的伦理依据,那就是1839年在伦敦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试论大不列颠人被摒除于那个帝国有利无限制贸易的主要原因之发展》,该书从宗教教义和道德规范的角度谴责英国的海外鸦片贸易,让林则徐认识到英国内部也有人谴责鸦片走私破坏中国风俗,并有人支持林则徐在处理中英纠纷中的做法,这更坚定了林则徐以理抗英禁烟的信念与决心。林则徐在这方面的探索,不但超迈前人而且启迪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