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民族大融合,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推动民族大融合,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伦会盟,确立漠北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康熙皇帝发出警告规劝,尝试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一仗,葛尔丹大伤元气,失去了对漠西蒙古的统治者地位。在清军进剿和众叛亲离的双重打击下,走投无路的葛尔丹服毒自尽。随着康熙在西藏地区的作为,侵略西藏的独立势力被清除。应该说,康熙一朝,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团结,中华民族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为一家的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华民族以大一统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推动民族大融合,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康熙时代面临的民族问题十分严峻。满汉矛盾、满蒙矛盾、清政府和沙俄的矛盾,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康熙皇帝大智大睿,大刀阔斧,以解决满汉矛盾为基础,以反抗外国侵略为关键,以巩固边疆安稳为目的,开启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

满族入关,建立清政府,激起了汉族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反抗。康熙即位之初,为处理好满汉之间的关系,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尤其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以后,满汉之间激烈的矛盾日渐平复。加之康熙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崇儒,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在对待汉族知识分子和汉族民族问题上采取“尊贤敬儒”“满汉一家”的政策,满汉两族逐渐走向融合。满汉融合为康熙处理好其他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之际,沙皇俄国不断侵扰中国黑龙江流域。康熙亲政后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敦促俄国远征军从中国领土上自动撤离,遭到拒绝。被迫之下,在收复台湾两年后,康熙发动了抗击沙俄入侵、收复中国领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689年,清政府与沙皇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北段边界,制止了沙俄的侵扰,使这一地区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

多伦会盟,确立漠北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三大部分,他们人口众多,部系繁杂,力量强大,控制着大兴安岭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还影响着西藏。从地域看蒙古部族几乎占据了半个中国,蒙清关系成为清初民族关系重要的部分。蒙古三大部的漠南察哈尔部早在皇太极时已经归附大清,被编为16部49旗,完全成为清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康熙年间,漠北和漠西蒙古虽然向清政府朝贡,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中俄在东北签订条约后,沙俄却在漠北进攻蒙古,挑起纷争。在沙俄的挑动怂恿下,漠西准噶尔向东扩张,1688年入侵漠北蒙古,迫使其向漠南清朝统治地区退却,依附于清廷。但漠西蒙古对此并不满足,他们穷追不舍,长驱直入,直接威胁清廷。康熙皇帝发出警告规劝,尝试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葛尔丹却回信声称要“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其与清廷分庭抗礼的野心暴露无遗。为了解决漠北归附后的生存空间问题以及平息其内部矛盾,康熙决定以武力反击葛尔丹。1690年,康熙亲征,发动了军事反击,在乌兰布通将漠西蒙古击溃,葛尔丹远遁,漠北蒙古得以重返家园。次年,康熙为了完成对漠北蒙古的真正统治,在多伦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会盟,漠北、漠南蒙古以及青海、西藏的王公贵族、宗教领袖悉数到场,此次会盟正式确认了漠北蒙古各部对清朝中央的臣属关系,规定其政治军事经济均归中央管控。此后的葛尔丹,虽表面臣服,背地里却与沙俄勾结,谋划联合漠南、蒙古王公贵族再次造反。为此,康熙于1696年第二次亲征,在克鲁伦河吓退葛尔丹,在昭莫多围歼叛军,葛尔丹大败。这一仗,葛尔丹大伤元气,失去了对漠西蒙古的统治者地位。次年,康熙帝自带兵渡过黄河,再次亲征葛尔丹。此时葛尔丹已是众叛亲离,他在伊犁的根据地被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并且他的侄儿声称要归附大清。在清军进剿和众叛亲离的双重打击下,走投无路的葛尔丹服毒自尽。至此,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军事。除去葛尔丹后,康熙皇帝将漠西命名为新疆,意思是大清王朝新的边疆地区。(www.xing528.com)

随着康熙在西藏地区的作为,侵略西藏的独立势力被清除。1709年清廷派户部侍郎赫寿到西藏,协同拉藏汗处理西藏事务。1717年至1720年清廷出兵西藏,击退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部的武力侵扰,清平西藏的准噶尔部的势力,结束了蒙古诸部在西藏地区的统治。同时,康熙派兵驻藏,组成四噶布伦联合执政的噶布伦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清朝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完成了一个历史性转折。

应该说,康熙一朝,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团结,中华民族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为一家的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华民族以大一统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都给予康熙以极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