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开明的治国方略

开放、开明的治国方略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唐太宗和他的群臣们制定了一整套治国方略。《贞观政要》全书总计1帙10卷40篇,约8万字,全面收录了唐太宗和他的40多位大臣讨论、研究、制定的治国方略。《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治国方略,是一个超越前人的治国方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和他的群臣们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了这一治国方略。

开放、开明的治国方略

627年,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所面临的形势却是极其严峻的。隋朝虽然灭亡了,天下重新统一,但许多原有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经过数年征战,又滋生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贵族对唐朝不断侵扰,特别是东、西突厥,严重威胁着刚刚诞生的唐王朝的安全。连年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人民四处流亡,土地大片荒芜,社会残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唐王朝建国后,几乎所有制度都是沿用前朝的。这些制度或产生于北魏,或产生于西魏,或产生于北周和隋,但在唐朝以前它们都处于草创阶段,急需进行改革、调整、补充和完善。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唐太宗和他的群臣们制定了一整套治国方略。这套治国方略,被完整地记录在了《贞观政要》一书中。

当然,《贞观政要》一书并不是唐太宗撰写的,而是在唐太宗去世大约五六十年后,由唐玄宗时期一位叫吴兢的史学家搜集、采摘、编排、整理而成的。《贞观政要》全书总计1帙10卷40篇,约8万字,全面收录了唐太宗和他的40多位大臣讨论、研究、制定的治国方略。《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时刻不忘历史的经验教训。由于秦朝的胡亥、隋朝的杨广和唐朝的唐太宗,都是本朝的第二代皇帝,而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为避免二世而亡,唐太宗和群臣们经常研究秦二世速亡、隋炀帝“以富强而衰亡”的原因。最后他们达成的共识是“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决不重蹈秦、隋的覆辙。

(二)治国的基本方针是要固本。本是什么?唐太宗和群臣们认为民为根本,如同种树一样,本固则枝叶繁茂。他们还把民比作水,把君比作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百姓安居乐业,唐政权才能长治久安。

(三)君主要谦虚谨慎,去奢防惰,慎始慎终。他们认为不论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都是因为“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而败,所以君主治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样的谨慎。“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腐败多欲是亡国的祸根。因此,君主要“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要“居安思危,孜孜不怠”!对臣下的犯颜直言,君主要从谏如流。(www.xing528.com)

(四)精简机构,选贤任能。他们认为“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官不在多,关键是要称职,所以要裁汰冗官冗职,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安天下者,惟在得贤才”,这也是唐太宗和群臣们的共识。他们认为治天下与打天下有所不同,所以君主用人要德才兼备,而且要看他的实际表现和百姓对他的反应。

(五)对于边疆少数民族,他们主张四海一家,爱之如一。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要实行羁糜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不强迫归附的少数民族实行汉化,尊重他们原来的生产方式和传统习俗。

(六)选择培养好接班人。唐太宗让太子以及诸王、贵族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让他们懂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了解稼穑之艰难,不忘天下来之不易。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治国方略,是一个超越前人的治国方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和他的群臣们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了这一治国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贞观之治就是这个治国方略所结出的硕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