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抱政治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

怀抱政治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国被赦免间谍罪,续修郑国渠,使秦国粮食产量大增。启用三人后,秦王有了左膀右臂,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方略得以确立,秦国的战略物质和粮食储备得以充实。与此同时,秦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统一战略,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辅助下,确立了远交近攻、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行动方略。

怀抱政治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

抱负远大的秦王亲政伊始,就开始巩固王权,招揽人才,谋定统一全国的战略行动。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秦王政治志向远大、手腕钢铁、知人善任的政治家品质以及谋定天下的战略家眼光。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登基,其母赵姬和仲父吕不韦执掌宫廷的内外大权,并在秦王亲政前形成了左右王权的两大政治集团:内廷形成了以赵姬嫪毐为首的强大势力,外廷吕不韦执宰相职,一切政务大权均落在吕不韦手里。一个恃宠骄横,一个位高权重,在秦始皇成长的路上,他们成了两只拦路虎,王权面临严重危机。为了实现远大抱负,年幼的秦王,登基伊始,隐忍蓄力,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公元前237年,按照秦法,22岁的秦王正式亲政。亲政以后,秦王立即着手铲除吕不韦、嫪毒等人的势力,并开始规划吞并六国、统一中原的宏图大业。

这时被封为长信侯的嫪毒,不仅与赵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还梦想有一天能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为此他网罗爪牙培植亲信,加强自己的势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很快就与位高权重的吕不韦分庭抗礼了。秦王利用两人之间的矛盾,迅速除掉了嫪毒,并通过深挖嫪毒的背景,借吕不韦与嫪毐的历史关系,罢了吕不韦的相职,吕不韦最终惊惧自杀。年轻的秦王,用钢铁手腕,顺利收回国政大权,牢牢地巩固了君王的地位,为未来施政彻底扫清了道路。

在巩固王权的同时,秦始皇为统一六国做了积极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他首先选拔了辅佐自己的左膀右臂,然后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

为实现统一六国的远大理想,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招纳贤才名士,选择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经国人才。最为典型的是他发现并重用了并非秦国人的李斯、尉缭和郑国等人,为秦国“灭诸侯,成帝业”政治方略的制定与实施,集聚了可依赖的人才。李斯曾是荀况的弟子,主张法家理论,为了实现抱负,他入秦为吕不韦的郎官。在秦王征询政治方略时,他“灭诸侯,成帝业”的主张,与秦王的理想和抱负高度一致;他离间各国朝臣,堵塞六国人才来源,为秦国延揽人才的计谋,也被秦王认同。由此,李斯受到秦王的青睐,秦王将其从相府转到王府,不久任他为客卿。随后发生的事更体现了秦王的眼光、胸怀与胆识。

秦王十年,因吕不韦和郑国事件,在秦国王室极力主张下,秦王下发了“逐客书”,将所有非秦国的客卿,一律驱逐出秦国,吕不韦自然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不甘心从秦国离开,于是他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他还列举了秦国历史上许多为秦国做出贡献的外国人。他强调说,下令驱逐外国人,是借兵给敌人,送粮于大国。这样做,最终只会“内自虚,而外树怨”。李斯的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秦王,秦王立即将自己签发的逐客书收回。(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发生了郑国间谍案。韩王为了拖垮秦国以自保,竟派出河工郑国来秦国修渠,以消耗秦国的财力。事情败露后,秦王震怒,但震怒之下的秦王却没有立即杀掉郑国,而是审问郑国,想要听听这个间谍如何为自己辩解。郑国说,他虽然是韩国的间谍,也确实是为韩国国王疲秦的战略而来,但他做的修渠这项工作,渠若修成对秦国的利益要比危害大百倍。修渠也许能够使韩国晚灭亡几年,但对秦国却是百年利好。郑国的回答,竟然让本该被杀头的他得到了秦王的原谅,并继续被委以重任。李斯与郑国事件,充分体现了秦王的虚怀若谷与任人唯贤,这无疑是秦王最终成就伟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秦王收回逐客书的当年,鬼谷子的弟子,一位具有经国治军之才的外国人尉缭,来到了秦国。当时秦国有不少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的将才,但缺乏具有战略眼光、满腹韬略、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尉缭来秦游说时,秦王礼贤下士,以平等之礼待缭,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望与敬重。秦王在询问尉缭秦国该如何实现远大目标,统一六国时,缭提出了离间六国的策略,深得秦王赏识。尉缭说,为秦国计,愿大王不要吝啬财物,应以重金来贿赂六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这样做,不仅能够从内部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还可以从外部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秦国再实行远交近攻之策,就能达到破坏合纵、各个击破六国、实现统一的目的。尉缭的建议实际上事关秦国统一全局的外交战略。后代宋人在总结秦国消灭六国的经验和教训时说:秦之所以能灭六国,“其祸在乎六国之君,自伐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敌,是秦人得以间其欢,而离其交”。足见尉缭的主张在秦国统一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上三人均非秦国人,更不是什么六国重臣,他们中有被贬黜罪臣的门客,有敌国的奸细,有外国的说客,但他们志向相通,谋略契合,秦王对此不拘一格提拔重用。李斯被任命为太尉,后官至丞相。尉缭则被提拔为国尉,执掌军事,直接参与军事决策,并提出“以战去战,伐暴乱,而本仁义”的思想,将六国直接置于暴乱国的位置,为秦国兵伐六国提供了理论根据。郑国被赦免间谍罪,续修郑国渠,使秦国粮食产量大增。启用三人后,秦王有了左膀右臂,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方略得以确立,秦国的战略物质和粮食储备得以充实。秦国上下君臣一心,生气勃勃,实力大增,为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秦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统一战略,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辅助下,确立了远交近攻、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行动方略。他先将位于秦国正面、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吞并,再消灭南北两翼的赵魏楚燕等国,然后兵进东方,灭掉齐国,最终完成对华夏的统一。在秦王实施离间计谋后,六国内部的君臣关系、六国间的合作关系均遭到严重破坏,他们彼此之间充满疑惧和猜忌,无法至诚缔交,努力抗秦。秦国则利用六国之间原有的矛盾,竭力使其矛盾激化,最终将六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