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之所以被誉为元杂剧的奠基人、中国伟大的戏剧家,主要是因为:在创作数量上,他是质优量丰的作家;在作品品格上,他是直面现实的作家;在历史影响上,他是穿越时空的作家。在中外戏剧史上,能与关汉卿媲美的作家几乎凤毛麟角。
关汉卿一生共创作杂剧60多部,现存18部。按其作品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底层百姓的反抗斗争。其中最著名的《窦娥冤》将冤屈写到了极致,以至于窦娥的名字在民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成为忍辱含冤的代名词。《窦娥冤》是关汉卿从《汉书 ·于定国传》和东晋干宝所作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择取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加以改造、提炼、扩展,创作出的新剧作。作品描写了从小被卖作童养媳后来成了寡妇的窦娥,遭地痞无赖诬告,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屈打成招,被诬“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者以强烈的正义感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草菅人命的社会现实,同时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一应验,窦娥冤魂托梦父亲窦天章使冤案得以昭雪的方式,为悲剧设计了一个善恶有报的团圆结局。作者笔下以窦娥为代表的底层妇女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塑造女性形象,表达个体意识、平等意识、反抗意识的突破,成为广为流传的戏剧经典。《鲁斋郎》也是关汉卿公案剧中的代表作,作者精心编织了一个包公智斩恶霸的故事。鲁斋郎因为是皇亲而有恃无恐、无恶不作,包公为了惩治恶霸、为民伸冤,在诉状中以“鱼齐即”的名字瞒过皇上,待行刑之后再将名字改成鲁斋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大都城里的一个蒙古贵族阿合马就是鲁斋郎式的人物,由此不难看出关汉卿的作品对现实的影射与怒斥。
第二类是婚姻爱情剧,主要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肯定她们对婚姻的自主选择,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现存18部关汉卿杂剧作品中有12部以女性为主角或重要角色,如《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拜月亭》等。《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与穷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贪图富贵嫁给富商周舍,结果婚后受尽折磨。妓女赵盼儿假意要嫁给周舍,骗他写下休书,救出了宋引章。《望江亭》中同样塑造了敢于同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底层妇女形象。故事中的反面角色杨衙内因为觊觎谭记儿的美色而向皇帝讨得势剑金牌欲将其丈夫置于死地。面对愁眉不展、无计可施的丈夫,谭记儿挺身而出,扮作渔妇对杨衙内曲意逢迎,巧妙周旋,从杨衙内手中骗得势剑金牌,最终使杨衙内被法办,自己的丈夫获救。剧情充分体现了关汉卿“滑稽多智”的特点,他以谭记儿的机智反衬出杨衙内的愚蠢与邪恶,以诙谐的台词、搞笑的情节讲述了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
第三类是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气概,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关汉卿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关汉卿的历史剧中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该剧取材于《三国志·鲁肃传》,写吴国名臣鲁肃为了索要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不畏强敌单刀赴会的故事。剧中塑造了关羽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其中也投射着关汉卿本人在异族强权统治下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和对英雄精神的呼唤。关汉卿的历史剧来源于史传,但又超越史传,他创作的立足点不限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历史题材融进大量现实内容,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情感。
认真阅读关汉卿林林总总的剧作,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历史剧还是现实剧,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不管是杂剧还是散曲,它们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扎根社会现实,直面善恶美丑,揭露元朝的黑暗统治,歌颂下层百姓的反抗精神。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关汉卿杂剧彰显的思想内涵以人为本、朴实深刻。他为时代发声,为百姓明志,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真实生活。关汉卿的杂剧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让最底层的弱小人物成为戏剧舞台的主角并赋予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从而使那些现实中卑微如草芥的小人物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舞台上,向强权和恶势力发起抗争。剧情中弱者的胜利,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人格强者的胜利,是众生小民对人的自我价值追求的胜利。关汉卿的作品中高扬着人的价值,尊重生命、捍卫公正、惩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性和生命力,这也是关剧得以经典永流传的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形象贴近现实、鲜活饱满。关汉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写自己,他是黎民百姓的代言人。无论是屈原的悲壮、淘潜的隐逸还是李白的豪放,他们都是一种自抒胸意,自我表达。同时,元代以前的封建社会,文人通过科举入仕成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处于社会上层地位,传统文人的写作多为个人化的自我表达,即使涉及世相众生,也是自上而下的俯视。在元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文人堕入社会底层,身份的变化带来视角的转变,他们因此看到真实的社会状况。关汉卿将自己彻底融入民间,站在民间的立场,从底层百姓受压迫的现实中发现人本质的力量。他敏锐地捕捉到民间伦理道德传统与特定时代关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平等等观念所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并将其倾注笔端,运用戏剧这种综合性、表演性、通俗性的艺术形式,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史上塑造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活的人物群像。
关汉卿杂剧营造的戏剧冲突波澜激荡、扣人心弦。如《窦娥冤》中窦天章还不起高利贷被迫卖女、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险些遇害、张驴儿毒死父亲反诬告窦娥、贪官草菅人命、窦娥为救婆婆屈打成招等。故事紧凑,冲突与矛盾此起彼伏,高潮不断,拥有这样叙事技巧的关汉卿放在今天也堪称金牌编剧。
关汉卿设计的曲词对白“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由于对市井生活的熟谙,关汉卿为剧中角色设计的唱词和对白都贴切人物的身份、性格与情感。《窦娥冤》中窦娥有这样一段道白:“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善良的窦娥有冤无处诉只能怀着满腔悲愤质问天地,可谓声声含泪、字字泣血,这一段既是戏剧中人物强烈情感的自然抒发,同时也代表着作者鲜明的爱憎倾向,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他还留下了一系列广为流传的金句,如“人到中年万事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这些金句既深刻又直白易懂,朗朗上口,代代相传,成为汉语言的精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恰切的表达方式。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戏剧艺术的宝贵遗产。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关于关汉卿的研究成果中将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等世界戏剧大师相提并论,强调他对于开创元代戏剧的历史贡献。《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中称关汉卿为第一流的伟大戏剧大家。《英国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称关汉卿是中国古代“创作了60多种戏剧作品的第一位有成就的著名戏剧大家”。1958年关汉卿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国隆重举行了“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召开的当天,全国至少有一百种不同的戏剧形式——包括京剧、越剧、评剧等,一千五百多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这一空前盛况可谓是以最戏剧的方式向最伟大的戏剧家致敬。
大凡艺术大师,都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都具有无尽的阐释空间。在繁荣舞台艺术创作、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倍加珍惜“关汉卿及关汉卿艺术”这一丰赡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探析关汉卿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艺术手法、艺术语言以及艺术作品,站在巨人肩头,去迎接新一轮日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