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刚柔并济的稼轩诗词风采

刚柔并济的稼轩诗词风采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苏轼之词是乐观旷达的文人学士的心灵独白的话,那么稼轩词就是一个慷慨悲歌的失路英雄的沉痛呐喊。这是辛弃疾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辛弃疾的词也有婉约的一面。辛弃疾现存的600多首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品,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作品都属于委婉、含蓄的婉约词。而辛弃疾最著名的一首婉约词,当属这首《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刚柔并济的稼轩诗词风采

梁启超陆游“辜负心中百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其实辛弃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辛弃疾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始终得不到施展,武途政路均不畅通,他满怀的苦闷与矛盾只能凭借文字表达出来,一腔忠愤化而为词,于是,一位一心想要“经纶事业”,完成杀敌平戎大业的热血英雄,由此华丽转身,成为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一生传世词作620多首,数量上超过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作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十分杰出的成就。辛弃疾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高瞻远瞩的宏伟气魄、卓越的军事才华、惊人的政见胆略,以及不可羁勒、横绝一世的才学,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新词派——稼轩体。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但最终却成就赫赫文名的诗词大家,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独特。

豪放是辛弃疾词的主要旋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如果说苏轼之词是乐观旷达的文人学士的心灵独白的话,那么稼轩词就是一个慷慨悲歌的失路英雄的沉痛呐喊。《四库全书提要》中也说:“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他的词不像是用笔写成的,而更像是用刀和剑刻削而成的。时隔千年,我们重读他的词,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金铁齐鸣,雷霆万钧。比如这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辛弃疾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描写词人如离群的孤雁、漂泊的游子,报国无门,知音难觅,壮志难酬。下片连用三个典故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陈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国事飘摇,流年如水,壮志成灰。英雄失意地留下了滚滚热泪,又有谁肯替他擦去呢?

这首词豪而不放,壮中见悲。读之,我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一个爱国臣子在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那个在夕阳中极目远眺、手拍栏杆的身影,是那么的寂寞,又是那么的伟岸!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大英雄辛弃疾的泪水却深深地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还有这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写此词时辛弃疾66岁,在家赋闲已久的他刚刚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虽已是烈士暮年,“红旗未卷头先白”,但辛弃疾仍然壮心不已,渴望像在京口成就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哪怕是垂垂暮年,也想再赴沙场拼命一搏。然而天不遂人愿,辛弃疾的热血换来的却是朝廷的白眼,他只能徒然叹息,悲愤地发出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奈慨叹!

杜甫在《蜀相》中评价诸葛武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辛弃疾何尝不是怀着一颗鞠躬尽瘁的老臣之心?辛弃疾何尝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豪杰?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在《词品》中这样总结稼轩词——“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真是中肯。

辛弃疾的词也有婉约的一面。辛弃疾现存的600多首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品,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作品都属于委婉、含蓄的婉约词。他笔下的婉约词同样别具一格,细腻柔媚不亚于柳永李清照等任何婉约派名家。(www.xing528.com)

他有时天真多情如闺中少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有时清新质朴如田间老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时絮絮叨叨如邻家大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有时忧郁缠绵如美人迟暮:“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有时佯醉癫狂似太白重生:“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而辛弃疾最著名的一首婉约词,当属这首《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下片刻画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那孤高幽独的美人,不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吗?辛弃疾终其一生,也没能等到真正赏识他的人,真是令人不胜唏嘘。难怪近代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还有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代文学家卓人月对这首词的评点最是巧妙:“前是强说,后是强不说。”“少年”“而今”,无愁、有愁,两两对比,层层铺展,将一腔愁绪渲染得深挚蕴藉。那壮志难酬的失意,那英雄失路的痛苦,那无处诉说的郁闷,一切尽在不言中!文贵情真,短短44个字,打动多少后来人!

当代作家梁衡曾将柳永、李清照与辛弃疾作对比,他说:“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如果我们用一个词为辛弃疾造像,我想最贴切的应该是——“惊雷”。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辛弃疾本想做一个征战沙场以身许国的将军,但最终却以一个热血英雄、爱国词人的形象闯进了词坛,他壮怀激烈的一生,本就是一首令我们百读不厌的豪放词,而他的词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繁荣昌盛的精神血脉之所在,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刀光剑影会暗淡,鼓角争鸣会远去,但英雄浩气长存。“肝肠如火,色笑如花”,“词坛飞将”辛弃疾,是永远让我们热泪盈眶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