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少有英雄之志,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身世经历、家庭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他自身刚严果毅、豪迈宏阔的性格有关。
辛弃疾生在一个不幸的时代。1127年,金人的铁蹄踏碎了大宋山河,都城东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成为阶下之囚,北宋宣告灭亡。十三年后,辛弃疾出生在早已落入金人之手的济南历城。彼时,宋、金两个政权隔着淮河,形成南北对峙之势。软弱的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在山河破碎、战鼓不断中醉生梦死、苟且偷生,而沦陷区的大宋子民,则被迫臣服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亡国奴生活。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后来被迫接受了金国的伪职。但辛赞内心始终忠于宋朝,他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呼应南宋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他为孙儿取名“弃疾”,不但是希望孙子能够无灾无病健康成长,更是希望他能像汉代大将军霍去病一样成为上马击狂胡的英雄,为民族担当起收复失地的重任。
辛弃疾父母早亡,祖父辛赞抚养他长大。辛赞经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江山,对他进行抗金复地、洗雪国耻的爱国教育。辛家是武术世家,将门之后,累世积淀形成了辛氏粗犷硬朗的家族性格。在祖父的教导之下,辛弃疾从小一边苦练各种武艺,一边诵习儒家经典,尤其读了许多《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后来他又拜一代名儒刘瞻和文坛宿将蔡松年为师学习诗文,这使辛弃疾长大后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豪壮之士,而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14岁和17岁时,辛弃疾曾先后两次只身赴金朝首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均落榜而归,但他听从祖父的安排,沿途仔细勘察山川地势,打探金人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这使他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为他后来写作著名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路上,辛弃疾也目睹了汉人被金人奴役欺凌的悲惨景象,更加坚定了他收复中原、报仇雪耻的志向。
1161年,辛弃疾组成2000多人的队伍举起抗金大旗,并率众投奔以耿京为首的北方起义军,成为耿京手下的节度掌书记。辛弃疾还向耿京推荐了自己的一个旧相识——义端和尚加入义军,不料不久后义端萌生异心,从辛弃疾处偷走了起义军大印逃往金营。耿京大怒,要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必追回军印,否则甘愿受死。他带领一哨人马昼夜狂奔,抄近路赶到通往金营的必经之道,果然拦住了仓皇奔窜的义端和尚。义端吓得跪地求饶道:“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辛弃疾却不容分说,挥剑将义端人头斩于马下。辛弃疾的嫉恶如仇、英武果决,由此可见一斑。
辛弃疾目光长远,深知仅靠义军孤军作战绝难同金人抗衡,于是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共图收复大业。耿京听从其言,派副将贾瑞与辛弃疾南下接洽。辛弃疾一行人在建康觐见了宋高宗赵构,赵构欣然接纳,并慷慨地为义军将领加封了200余个大大小小的官职。不料,当辛弃疾高高兴兴回来复命时,却在半途中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有一个名为张安国的叛徒,杀害了起义军首领耿京,叛变投敌,并被金国任命为济州知府。辛弃疾义愤填膺,集结50多名义士轻骑突袭,深入金境600里,直奔济州金营,从5万金军手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冲出金营,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渡过淮河和长江,直抵临安,将叛徒张安国交给朝廷,斩首于市。辛弃疾还策动了上万士兵与他一起投奔南宋,整个朝野为之轰动!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www.xing528.com)
多年后,辛弃疾的好朋友洪迈在《稼轩记》一文中对辛弃疾这一壮举作了生动的描述,他说:
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近千年过去了,读洪迈这段文字,我们仍不难想象辛弃疾青年时期的飒爽英姿、豪迈气概!辛弃疾自己也对这段激情燃烧的戎马生涯刻骨铭心,他后来在词中常常回忆起当年的壮举,骄傲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不愧为一个豪气干云的铁血英雄,他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在沙场上纵马杀敌,像他所崇拜的霍去病那样建立不世功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这位胸怀复国大志的热血男儿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回归南宋之后,他却再也没有机会得以在抗金战场上纵横驰骋,挂帅出征、沙场点兵成为他一生无法实现的梦想,无数次把栏杆拍遍,他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有人统计过,辛弃疾做南宋臣民的40余年间,有近20年被闲置,在时断时续被起用的20年中,出现了多达37次的频繁调动。可以说,终其一生,辛弃疾都没能得到朝廷的真正重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南宋朝廷对于辛弃疾这样的“归正人”始终怀有猜忌和歧视,不肯委以重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与当时朝廷上主政的求和派官员格格不入。再加之辛弃疾自身刚拙自信的性格,使他难以在官场立足,因此他大半生尽是坎坷和失意。
是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这世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但辛弃疾的悲哀,又岂止是他个人的悲哀?他的悲哀,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