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在陆游的一生中,爱国是他的精神底色。从呀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到行将就木的晚年时光,爱国是他的初心,报国是他的终极理想。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国事都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大事,他的喜怒哀乐皆因之而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只需将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就足以感天动地。我们先从陆游的人生履历中去领悟他的爱国情怀。
生逢乱世,“我生学步逢丧乱”。陆游诞生在一个崇文抑武、奸臣当道、强敌环伺、国土沦丧的屈辱时代里。陆游出生的同年,金朝灭辽,两年之后即发生“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为汉族历史增添了最为耻辱的一笔。此时,陆游的父亲恰好被奸佞之人弹劾免官,于是他带着全家奔逃避难。很多年后,陆游对当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金兵的刻骨仇恨,爱国之心至此始,一往情深。
忠义之门,耳濡目染早立志。陆游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一门刚直忠勇。他的高祖陆轸直谏宋仁宗,淳朴忠厚。他的祖父陆佃也秉承家风,刚直不阿:他是王安石的门生,但敢于和王安石当面辩置新法不当,王安石死后,守旧派掌权,门人子弟十之八九都不敢登门吊唁,陆佃却敢带领一些同门前去祭拜,后来到江宁做官时还亲往尊师墓前祭奠。而陆游的父辈,都是力主抗金的铁血男儿。其父陆宰在北宋灭亡前曾担任粮饷转输官,全力支援太原前线,使太原成为金兵南侵中御敌时间最长的城池。陆游的叔父陆宲同样是一位战场英雄。山阴离都城临安不远,主战派人士常到陆游家聚首,纵谈国事。“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他们个个希望能匡扶王室,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对少年陆游来说,是何等的震撼。洋溢着忠义之气的家庭氛围感染、影响着陆游,使他受到最生动、最直接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深深植根在陆游的心灵深处。
自幼饱读诗书,青年得遇名师。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而要实现此番理想,在古代有且只有科举一条路。于是陆游从小便夜以继日埋头苦读。到了青年时代,更是拜了当时有名的诗人曾几为师。曾几写过脍炙人口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首绝句清新流畅,不输唐人风采。既有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陆游因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这位老师也是位主战派。老师对学生学识、思想的影响可想而知。
仕途坎坷,只因主战论恢复。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参加科举考试,两次落榜,究其原因,不是才学不济,实因政治倾向:抗金主战。他的仕途蹉跎,宦海沉浮都与此相关:敢言直谏、喜论恢复。初出仕途,秦桧便找借口把陆游黜免,尽管遭受重创,但陆游却依然逆流而上。
贤臣未遇明主,忠心直谏多遭贬。秦桧死后的第三年,已经34岁的陆游才得到朝廷起用。一年多后,他到朝廷任职,先后担任大理寺司直、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因职务之便,陆游可以接近皇帝,耿直的他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提出不少建议。值得一提的有三件大事:一是弹劾当时专权败国的高宗宠臣杨存中,杨存中属于投降派阵营,是抗金名将岳飞父子的监斩官;二是在南宋和金国烽烟再起时,“泪洒龙床请北征”,涕泗横流恳请奔赴前线;三是力主迁都。这些话对于懦弱的高宗来说,句句剜心,君臣嫌隙由此渐生。
1162年,高宗禅位,南宋皇帝中最有收复之志的孝宗登场。陆游书生意气,为报知遇之恩,为孝宗皇帝清君侧,弹劾其亲信近臣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因此被贬出京。后来北伐战争失败,一直坚持抗金立场的陆游也成了投降派打击报复的对象,被弹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张浚:北伐指挥官),再一次被罢职返乡。
在陆游的官宦生涯中,一旦起复,他就不忘抗金恢复的梦想,积极上表劝勉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缮修兵备,搜拔人才”等。结果每次用不了多久,就被政敌以各种理由罢官归田。每三五年就遭贬谪一次,陆游并非不识时务之人,只是爱国之心拳拳,宁可朝廷负我,我始终不负朝廷。他对国家用情至深如此,只留千古慨叹。(www.xing528.com)
南郑抗金,最是意气风发时。陆游在他48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收到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来信,邀请他到南宋和金国交界的军事重地南郑驰骋疆场、御敌卫国,共谋抗金大业!这也是陆游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多年苦苦追求,如今心愿一朝得偿,理想实现的极致快乐让陆游一扫在夔州的悲苦之感,诗风开始变得无比激越昂扬。“但令身健能强饭,万里只做游山看。”“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多么意气风发的“少年心态”,足见其为真正的理想奋斗时,精神面貌是何等的正向飞扬!
陆游能文能武,剑术了得。“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到达南郑当年的秋天,陆游与同僚在围猎时,曾与一只猛虎狭路相逢。有诗为证:“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在南郑期间,陆游与负责人王炎志同道合,制订了详尽的收复失地、进取中原的战略方案,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即可正式出师北伐。只可惜这段热血沸腾的军旅生涯只持续了短短的八个月,他根本没有机会和真正的敌人短兵相接。满腔热血的陆游最终等来的不是朝廷的作战军令,而是召王炎回京的一纸诏书,作为“军事参谋”的他也被转岗降职到成都。
“不谈晚景凄凉意,枕上屡挥忧国泪。”陆游之所以是陆游,就是因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的爱国情怀至死不休。统治者和投降派们醉生梦死,苟安一隅,致使边防武备一片荒废。他们不思抗金,却把精力都用来打击报复真正的爱国志士,此时无官一身轻的陆游对此毫不客气地发出了最直接尖锐的讽刺。晚年他写下了《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等著名爱国诗作,字字如铁,掷地有声。之后陆游贫病不堪,甚至“炊米不继”,心心念念的却还是收复河山的抗金大业,字字泣血、声声浩叹,道尽平生不得志。这一生,陆游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失地,只可惜,至死,英雄无用武之地,山河依然破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是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最后一声深沉而炽热的呼唤!
陆游在诗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其将诗词本身的华美韵律形式与崇高精神境界完美结合。这些以国家危亡、民族大义、民生苦难为主要吟颂对象的诗歌,绝非工于风花雪月、个人恩怨的艳诗情词可比拟的。他饱含爱国精神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陆游的名字,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红色记忆,永载史册。
正如钱钟书所言:“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陆游一生梦想成为战士,事实上,他已然做到了。真正的战士未必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却一定是历经磨难,初衷不改,一定不管经历多少打击和冷遇,始终矢志不渝,毫不退缩。我们可以从陆游的人生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不忘初心的战士,为自己的理想英姿勃发的奋斗,坚持不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