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诗人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石壕吏》就是其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但县吏仍来捉丁,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遭遇的缩影。《新婚别》中诗人替新婚的征夫妻子诉说愁怨,新婚燕尔,仅相聚一天,丈夫便出征去了。公婆未得相识,处境尴尬。此外,还要为丈夫担惊受怕,遭受思念之苦的折磨。一个新婚妻子的幽怨,也是天下其他为人妻子者的离怨。《兵车行》,诗人从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表现了“行人”内心的疾苦、民不聊生的窘况,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此外,在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中,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杜甫一生潦倒悲惨,但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时时关心着政治,关心着社会,关心着人民,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光照千古。
有人说,没有一个诗人能像杜甫那样,用自己的血泪写成一部历史,他把难以言说的热烈情感,全部倾注在一篇篇诗歌中,所以他是让我们动容的诗人。这里所说的把血泪凝结为历史,指的就是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之所以将之称为“诗史”,是因为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善陈时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件有关。由于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杜甫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使得他的诗具有深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别开来。二是除了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有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较大的正面的教育作用。这点在杜甫于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诗歌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每一个时代,都既有值得尽情歌颂的荣光,又有需要深刻凝视的黑暗。杜甫对统治者的憎恨与对人民的热爱是互相对立的,也是互相结合的。他的一支诗笔,能刻画无情的讽刺,也能书写深情的爱抚,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一方面,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在“三吏”“三别”中,他把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更是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另一方面,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杜甫在许多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上层统治者横行、宦官奸臣霸道的憎恨。在《丽人行》中诗人写道:“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这一句揭示出阶级对立的情绪,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总之,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杜甫的足迹一直没有离开大地,他时刻皱紧深锁的愁眉,俯视疾苦的人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理想本像孔子那样辽远,但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人民。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