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理想生活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理想生活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羲之少有美誉,胸怀旷达,虽有安邦济世之才,但却淡泊于功名利禄。他远离仕途的举动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王述。王述本是会稽内使,但由于母亲去世,要奔丧守孝三年,于是王羲之顶替王述的职务,接任会稽内使。王羲之知道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当王羲之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鹅拿来待客时,他不仅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理想生活

王羲之少有美誉,胸怀旷达,虽有安邦济世之才,但却淡泊于功名利禄。当年,出身显赫的王羲之20岁就当了秘书郎这样清贵显要的官职,又经过十年的奔波转战,被征西大将军任命为参军。因为王羲之有很多美誉,朝廷也非常珍惜人才,就多次召他做侍中这样的官员,但是他每次都推拖不去上任。虽然不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是王羲之做事非常认真,为官时做了不少好事,多次向皇上请求减免税收、开仓赈济、惩治贪官污吏。48岁的时候,王羲之初为右将军、会稽内史。但只做了四年,他就辞官回家。他远离仕途的举动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王述。王述本是会稽内使,但由于母亲去世,要奔丧守孝三年,于是王羲之顶替王述的职务,接任会稽内使。王述非常希望大书法家王羲之能够来家里吊唁,但王羲之素来轻视王述,原本接替人家的职务应该要表示感谢,哪怕是面子上也应该去慰问一下,但王羲之屡次说要去,却接连多日也没去。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鼓角之声,都以为王羲之来了,急忙命令仆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动迎出,但每次都失望而归。一次王羲之突然来到他家门口,王述赶紧穿好衣服出去迎接,却看见王羲之门也不进,扬长而去,二人由此结怨。王述守丧结束后,不久就升任扬州刺史,成了王羲之的上司。王述后来不停地派人督查会稽郡的各项工作,使得王羲之疲惫不堪。于是“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辞官后,王羲之带着儿孙们,跪在父母坟前发表了一篇辞官宣言,发誓从此脱离仕途,永不为官。

王羲之的为人,如其书法一样,恣肆奔放、不藏锋芒、率性而为、不假矫饰,颇具魏晋名士之风骨。年轻时就在他身上发生了“东床快婿”的佳话。当时的太傅郗鉴派人到王家去挑选女婿,发现很多人听说来选女婿都变得拘谨起来,唯独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马上选中了这位东床坦腹的公子为女婿,这人就是王羲之。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王羲之却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让自己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王羲之的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很大,因为他经常模仿大白鹅划水游泳的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腕力。他因特别喜爱鹅,常常观察鹅的行走姿态,并将其与书法结合起来,书法技艺日趋成熟。不管哪里有好鹅,王羲之都有兴趣去看,实在喜欢了,还会把它们买回来玩赏。据说山阴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黄庭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当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之后,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大白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那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惹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道士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当时就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这就是书圣“以字换鹅”的故事。还有一次,王羲之发现了一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像雪一样洁白,顶冠像宝石一样红润,叫声更是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作伴。王羲之知道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进一步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而这位老妇人听说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于是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当王羲之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鹅拿来待客时,他不仅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王羲之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真性情的艺术家。(www.xing528.com)

辞官之后的王羲之遍游诸郡,穷诸名山。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追求的是平淡的生活、幽雅的精神、人生品质、理想的修为。王羲之虔心信道、修道,以纯正之心感受天地造化的自然万物,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并将这种感悟映射到书艺上,我们在《兰亭序》中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怀。他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与他崇道信道、书道合一密切相关。他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之真谛,以书法艺术反映了魏晋名士的审美情感和精神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