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益多师,厚植学术根基

转益多师,厚植学术根基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司马谈却以此为荣,把修史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不仅自己鞠躬尽瘁,而且再三叮嘱司马迁要转益多师,厚植学术根基,重振远古家学,把祖先的事业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孔安国是让司马迁受益最多的一位历史文献学导师。司马迁刻苦认真,经年不辍,从师从董仲舒到孔安国到孔夫子再到唐都,从诵古文到学六经再到究天文历算,建立起了一个卓尔不群的知识体系,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厚植了学术根基。

转益多师,厚植学术根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史记》作者,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86年,享年60岁。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中断多年后,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时,他又做了汉武帝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其实,太史令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官职,即使在朝廷中也是一种边缘性的职位。但司马谈却以此为荣,把修史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不仅自己鞠躬尽瘁,而且再三叮嘱司马迁要转益多师,厚植学术根基,重振远古家学,把祖先的事业发扬光大。遵循父亲的教诲,司马迁自幼就走上了刻苦学习的道路。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用“年十岁则诵古文”来描述自己少年时的学习历程。“诵古文”是什么概念,《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小学教授蒙童识六书、习六体,要能背诵并书写九千字以上,且每个字必能写出古体、异体、小篆、隶书篆刻印章、草书六体,方可称为成。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一番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功夫是无法达到这种水平的。

司马迁到京师任职以后,京师人才济济,他结识了一批饱学贤能之士,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董仲舒孔安国二人。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今文经学的创始人,也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代大师。公元前134年,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该学说体现了儒家思想兼容性和发展性,此后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司马迁于公元前126年,与身居茂陵的董仲舒邂逅。《太史公自序》中记载的司马迁与壶遂之间的问答,多次提到董仲舒,称董仲舒为“董生”,其尊敬之意溢于言表。在《史记》中凡是涉及《春秋》之问,司马迁都是化用《春秋繁露》中的论述,而《春秋繁露》恰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二人师承关系由此可见。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评价董仲舒的公羊学高度,他说:“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对“曲学以阿世”的公孙弘则批评说:“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可见,司马迁对董仲舒的学问极度推崇。具体说来,董仲舒的公羊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司马迁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这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这成为《史记》贯穿全书的主要观念;其三,公羊家的崇让尚耻主义,成为《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在与董仲舒交往的同时,司马迁还求教于当时的大经学家、孔子第十代孙孔安国。《汉书·儒林传》记载:“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多古文说。”这段记载说明,司马迁师从孔安国,向孔安国请教古文《尚书》之事。西汉时期,经学有今古文之争。董仲舒是今文经学家,强调经学中的微言大义;孔安国虽今古文经兼通,但更倾向于古文经,强调经学的训诂考证。从这个意义上,孔安国是让司马迁受益最多的一位历史文献学导师。司马迁从这位古文经学大师身上学到了考据训诂的方法,学到了立论有理有据的原则,学到了选择运用古文资料的经验,因而他写作《史记》时才能灵活引用《尚书》,兼采今古文和逸篇,使后人读到的历史更加接近真实。(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司马迁对“至圣先师”孔子也是顶礼膜拜的。虽然二人相处时代前后相差400多年,但对于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司马迁的崇敬之心可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许这位圣人以“至圣”称号,至者,极、最也,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越孔子的地位,这是继孟子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典籍当中公开如此推崇孔子的地位。司马迁尤其叹服孔子设帐收徒、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坚守信念的丰功伟绩和他以“礼”为治、以“仁”为本的崇高理想,而孔子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君子品格更是令司马迁无比敬佩。他在《史记》中写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并曾断言“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这种对孔子的高度赞誉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却真实地彰显了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万世师表的孔子是司马迁的第一人生导师,而孔子致力于“六经”的修订,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司马迁,让他看到了一位真正的智者对理想追求的不懈努力,这努力可与日月同辉,可与天地同寿!而孔子的追求何尝不是司马迁自己的追求!

另外,司马迁还向西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星占家唐都请教学问。唐都曾教授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天文学,后来又亲授司马迁历法之说,为他以后改定《太初历》奠定了实践基础。虽然那时的天文学发展水平较低,但仍然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探索自然的智慧和勇气。

庄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司马迁刻苦认真,经年不辍,从师从董仲舒到孔安国到孔夫子再到唐都,从诵古文到学六经再到究天文历算,建立起了一个卓尔不群的知识体系,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厚植了学术根基。同时,司马迁早年的学习经历也告诉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过程都是不可逾越的,只有一天一天地刻苦努力,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