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中国的先哲们不断探索着这个问题。道家知晓自然之妙用,追求逍遥之态;佛家明白尘世之变幻,接受世事无常。只有儒家选择入世有所担当,儒家虽然也明了这种无常与无为,但还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依旧屹立在这片古老的东方沃土之上。
孟子继承了儒家的这种乐观精神,积极引导人们的心性、行为,为人们成为怎样的人指明方向——人人可以“尽其心”,最终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想境界。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充分发挥人的善良的本心,就是知晓了人的本性。知晓人的本性,就知晓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养护人的本性,这是侍奉上天的办法。
在通往圣人的路上充满诱惑和磨难。“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这段传诵千古的励志名言,至今仍闪耀着灼灼光华,激励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经历考验,磨砺、充实和提高自己,使意志更加坚定、能力更为强大,最终成就一番作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种忧患意识,对于国家政权如此,对于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不经风雨的子弟,那些温室中培育的后辈,有几个能真正成人成才?(www.xing528.com)
除了经历必要的磨砺,更要“养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浩然之气是结合全部的义气而产生的,而非一次偶然的正义就能酝酿而成。如果做了有亏道义的事情,就会气馁,可见浩然之气的涵养是非常艰巨的。真正养成浩然之气的人,在孟子看来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滕文公下》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处天下正位,品行端正,行仁义之道。得志与百姓同乐,不得志也可以实现自己为人的志向。面对富贵,不会荒淫无度;面对贫贱,不会堕落哀怨;面对威武,更不会卑躬屈膝。这就是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孟子的告诫,让我们更加清楚人在生存的同时,也要实现生命的价值。从内到外,从心到行,都要坚持自己的本性,不偏不倚、不慌不乱、养浩然之气,最终达到自己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
即使我们从未想过成贤成圣,但是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珍视自我认识的过程,在追寻自己的途中,不断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纠正自己、超越自己。今天的自己,是昨天的自己的延续,更是明天的自己的准备。当然这个过程极其复杂,因为不同的人生际遇、知识背景、教育环境,会给予我们关于自己、关于人性不同的答案,但是只要有了修养的自觉,我们总归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