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新丛书》的初步分析:翻转传统为时尚

《三新丛书》的初步分析:翻转传统为时尚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知识爆炸,写手蜂起、传媒遍布,书籍汗牛充栋的当下,在中国历史、文史典籍、历史人物已千百次被论及、被介绍、被炒作的今天,再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出成果,若无“旧意翻成新格调”的好手段,怕是难于一搏的。是书由《儒家文化新讲》《中国历史名人新评》和《中国古典文学新解》组成,故名“三新丛书”。——这也就点明了这“三新丛书”等于是在以往各种高头讲章之后新开的一个课目。

《三新丛书》的初步分析:翻转传统为时尚

在知识爆炸,写手蜂起、传媒遍布,书籍汗牛充栋的当下,在中国历史、文史典籍、历史人物已千百次被论及、被介绍、被炒作的今天,再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出成果,若无“旧意翻成新格调”的好手段,怕是难于一搏的。因此,当胡维革、金海峰二位学者主编,有众多学人、专家参与撰述的“三新丛书”达于我的案头时,即勾起我欲一探究竟的好奇:“三”又如何?“新”在那里?待稍加披阅,竟难以释手。此丛书果然有赚人眼球的新意。

是书由《儒家文化新讲》《中国历史名人新评》和《中国古典文学新解》组成,故名“三新丛书”。各书都直冲中国人熟知的题材和目标而去,颇有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但这种架构本身自有深意,它通过这三部书的指向,几乎涵盖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值得注意、可圈可点的人物、史实、典章、典籍。很有些宏大叙事的格局和眼光。这套从书中,《儒家文化新讲》(以下简称《新讲》)显然是重头戏,这不只是因为它体量大,还因为它和盘托出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正是孔子。孔子何许人?他是被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尊为数千年来影响世界历史的百名文化巨人之一,是如同西方神话中众神之神宙斯般的人物。正像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一样,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它如一张细腻坚韧而又无远弗届的精神之网,笼罩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方方面面。孔子之后的历史名人也好,《论语》之后的古典文学也罢,大都与孔子及儒家文化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一看《新讲》目录列出的30个小题所指陈的内容,古往今来哪一个中国人能与它完全切割?所以,要真正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内心世界、道德文章、行事方式,要理解那些文学典籍的思想诉求、人物塑造、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往往都需要我们回到孔子,回到儒家文化。正因为《新讲》一书,有挈领这套丛书的作用,所以,“三新丛书”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个系列,构成了一部中国简史,一部中国文化、文学简史。看看《中国历史名人新评》,从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屈原司马迁,从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从李白、杜甫到苏东坡辛弃疾,从玄奘李时珍徐光启詹天佑,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从王安石林则徐胡雪岩梁启超,列出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加以品评,我们放眼望去,漫漫历史长路上烟尘弥漫,让人油然而兴“不尽英雄滚滚来”之浩叹。而这些人物,其精神世界里都差不多有儒家文化的因子。再翻翻《中国古典文学新解》,所列名篇虽只30之数,但是从《诗经》《离骚》到《论语》到《山海经》,从四大古典名著到唐诗、宋词,再到《窦娥冤》《牡丹亭》,加之《赵氏孤儿》《长生殿》,直到《老残游记》,中国文学史上那些里程碑式的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奇书,不论诗歌小说戏剧,都有所例举和独到之见。由此观之,“三新丛书”在体例上、内容选择上、各部分衔接架构上,确实是下了一番排兵布将之苦心的。

实事求是地讲,这部“三新丛书”并没有尝试建构新的理论体系,也没打算提出惊世骇俗的新观点、新见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书甘于平淡、平庸、平常。正如海峰在《儒家文化新讲》的自序中所言:“所谓‘新讲’,不是有什么新观点,新发现,甚至新理论。而是一个在中华传统文化面前,如同初登讲台的教师,新开了一门课程”。——这也就点明了这“三新丛书”等于是在以往各种高头讲章之后新开的一个课目。就凭敢开新课目,也就足以证明其敢于创新的胆识;其次,“因为是新开的讲座,就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掛一漏万的知识,自以为是的心得,缺乏逻辑的思索,无知感言的武断。”——这自然是过谦之词,“当然也许有一点点大师不懈顾及的拾遗,专家扫荡过的旧物市场‘捡漏儿’,秋天田野收割之后的‘溜土豆儿’。”——在他人不屑、不及、遗漏之处发掘出创见来,这是丛书又一“新意”。这套丛书十多位作者皆无“高冷”之态,他们的新说、新见、新讲,如清泉过石,在不经意间于字里行间渗泻出来。海峰在《新讲》之“子曰诗云”章中如此写道:《论语》给中国人打造了一个表达思想的方式,叫作“子曰”。什么是“子”?叫“匹夫而为百世师”。什么是“曰”?叫“一言而为天下法”……就是因为《论语》中这个“子曰”,打造出中国人表达思想的一个方式:“引经据典”。这一段话虽然只是“新讲”中的芥末之微,但它如滴水映射出了丛书的创意思维,它将“子曰”这一宣之于万人之口、司空见惯的口头禅,还原、释义为国人数千年沿用的引“经”据“典”思维定式,对其利弊也做出了分析。笔者也算是读过几本书的人,但这样去解释“子曰”,尚未得见。类似睿智之见在书中随处可拾。这当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以小见大,这套丛书在表述方式和对儒家文化的整体把握上,都有别于它书,给人以新人新面的感受。 《中国历史名人新评》亦为30篇,所涉领域也几乎是全方位的,这些名人的足迹遍布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等各个领域,每篇皆以“为什么”叩问自己,也叩问历史。看得出来,作者们就是不满足于一般泛泛的缕述人物,介绍人物,而是要对这30位历史人物就其如何成其为“伟大”,他对时代对历史究竟有何意义,去刨根问底。既是刨根问底,对人物光鲜外表后面的思想动机、社会背景等做深入探究,写出独特的“这一个”。这就往往倒逼作者找出新论据,拿出新观点。而《中国古典文学新评》则篇篇直指30部文学经典最重要、最本质、最特色,抑或最为当下关注的菁华,也就是要“写其独至”。如《论语》之人生忠告,《左传》之人物透镜,《史记》之历史力量,《乐府诗集》之女性意识,《搜神记》之向死而生,《牡丹亭》之人性唤醒,《红楼梦》之生命哲思,等等。在无数人对这些经典做出研究提出见解之后,《新解》还能有置喙之力,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从新的视角提出新见,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吧。比如,《山海经》之文化流脉篇,作者析出了它的三条文脉,其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和谐共生”被列为第三条文脉。通过剖析《山海经》记载的多被人指为荒诞不经的神话和传说,看出它所折射出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宇宙观,直接与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地球家园的愿景接续起来,这就赋予了这部老之又老的古典以当代意义。

人们一想起、谈起皇皇理论学术著述,大致印象应是文笔肃然,内容高深,除非是通俗理论读物,方能放低身段。而这套“三新丛书”,走的不是通俗读物的路子,它的定位应是理论著作,注重学术内涵,在观点、体例、表述方式上都经反复斟酌。但是,它一反高头讲章必得正襟危坐的讲究,通过对引“经”据“典”来的大量素材重新释义,反复考求,联系现实,用生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观点严肃论述流畅自然,正应了“端庄杂流丽”之语也。这套丛书的作者所撰著的文章,可能与其职业和专业不一定契合,但基本上都写出了专业水准。如关于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文的作者,是美国史博士出身,但她写中国历史人物,对历史背景和人物行状都拿捏有分寸,叙事平实生动而流畅,且伴随着自己的见解。再如,撰写关汉卿一文的作者,将大学历史系所掌握的史识,与长期新闻工作的历练,加上读研的心得,层层叠加,融为一体,发于笔端,方能将生活在元代这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关汉卿,是如何成其为戏剧大师,成其为“东方莎士比亚”这一历史之问逐一破解,娓娓道来,厘说清楚。这方面可举之例在书中随处可得,读者诸君一读便知。我的一点感受是,初看这部丛书,掂掂它的分量,真有点生望而却步之想,但一旦读开,则觉指颊生香,难以罢读了。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三新丛书”之所以能以较高质量如期问世,同胡维革、金海峰二位主编总其事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维革兄,不仅统筹全局,敲定体例,还以学者的严谨,亲力亲为,协调各作者各篇章,字斟句酌,反复润色。这就使得三书得以功德圆满。列宁说过,最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最高的马克思主义。这话当适用于任何理论。的确,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是思维和语言的艺术。而把高冷的东西暖心化,则是一种胸襟和情怀了。(www.xing528.com)

洪 斌

2020年10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