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含氯制剂是公认、廉价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水源经过氯化消毒,在去除病菌的同时也生成了一些消毒副产物,主要是挥发性的三卤甲烷和非挥发性的卤乙酸。这些“三致”(致残、致死、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此外,为了保证持续的消毒能力,通常要求管网末梢存在一定的余氯量,而余氯量过多则会造成饮用水有较大的气味,致使饮用水感官指标较差。虽然氯化消毒有以上的不足,但具有消毒效率高、成本低、投量准确、设备简单等优点,所以应用广泛。
1.含氯消毒剂的种类
(1)漂白粉:漂白粉消毒是我国广大农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该法具有产生的余氯消失快、维持的有效时间短等缺点,不适合在管道输送的饮用水中作消毒剂。所以,漂白粉逐步被更为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取代。
(2)漂白精: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强、价格便宜,而且对饮用水中的过量铁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可以用于农村的饮用水消毒。
(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的杀菌消毒剂,对细菌、芽孢、藻类、真菌、病毒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的残余量能在管网中持续很长时间,故对病毒、细菌的灭活效果较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脱色、去味及除铁、锰效果。与普通氯化消毒不同,二氧化氯消毒不产生氯化有机物,可使水中三氯甲烷生成量减少90%。鉴于以上优点,目前欧洲已有数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美国也有400余家水厂在消毒工艺中增加了二氧化氯。
2.常量氯化消毒法(www.xing528.com)
即按常规加氯量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加氯量的多少根据水质具体情况而定。从理论上讲,适宜的加氯量应为需氯量与余氯之和。一般认为氯化消毒时,余氯是评价和控制消毒效果的一项指标。适当的余氯表示水中已达到消毒所用氯量,并略有剩余,保持继续消毒的能力。水中的余氯含量是不稳定的,降低的速度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浑浊水中的余氯消失快。实际加氯量多少,可根据简单试验确定。
3.持续氯消毒法
由于在井水或缸水内一次加氯消毒后,余氯仅可维持数小时,因此,消毒持续的时间较短。如反复进行消毒,则又较烦琐。所以,一些地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各种持续氯消毒法。例如,可用竹筒、塑料袋、广口瓶或青霉素玻璃瓶等,上面打孔(直径0.2~0.4厘米)5~8个,放漂白粉或漂粉精20~30倍一次消毒用量于其中,以绳悬吊于水中,容器内的消毒剂借水的振荡由小孔中漏出,可持续消毒10~20天。持续消毒器上孔的大小和数目,可根据余氯测定结果确定。
4.过量氯消毒法
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毫克/升。本法主要适用于新井开始使用,旧井修理或淘洗,居民区发生饮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井水大肠菌群值或化学性状发生显著恶化,井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等情况。在消毒污染井水时,一般在投入消毒剂后,等待10~12小时再用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