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是:感官性状良好,必须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无肉眼可见物;流行病学安全: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化学成分对人无害: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不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水中所含的人体必需元素不得过量与不足。
我国对饮用水卫生安全十分重视,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国标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新国标基本实现了与世卫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水质标准的接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适用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饮用水,不论是集中式供水,还是分散式供水,都应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农村饮用水水质必测指标,一般可分为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等。
1.感官指标
饮水的一般卫生性状,如色度、浑浊度、臭味和肉眼可见物等,通常可以用眼、鼻、舌等感觉器官感受到,所以,通常把这一类指标称为感官性状指标。感官性状指标可由人直接判断,也可用化验仪器去检查。
(1)色度:水的色度,就是水的颜色,一般分为假色(表色)和真色两种。假色是由水中悬浮性物质形成的,故称“表色”。除去悬浮物以后,水便无颜色了。真色是由于水中含有某种显色的溶解性物质、相溶胶体而造成的。真色在净化过程中不容易除掉。有的水同时具有这两种色度。
清洁的水是无色的,自然界较深的水体,在晴天时显示浅蓝色,含钙、镁离子多的水体蓝色更为明显,这都是正常水色。水体突然出现异常颜色是受到污染的结果,应尽快查明原因,加以解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能超过15度,即用肉眼看不到颜色。水的色度大于15度时大多数人可以观察到,大于30度时几乎所有人均可看到并感到厌恶。
由于某些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使天然水呈现其他颜色,工业污染更可能使水呈现异色。饮用水出现过高的色度时,警告有工业污染的可能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2)浑浊度:水质透明或是浑浊,与水中泥沙、有机物、矿物盐等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水中悬浮性物质越多,透明程度越低,而浑浊度越大。例如,当饮用水受到泥沙、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其他悬浮物污染时,浑浊度就明显增高,所以,浑浊度大小是衡量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悬浮于水中的颗粒物容易吸附细菌等微生物,因而浑浊度不单是感官指标,而且也反映有致病的危险性。浑浊度会影响水的消毒效果,增加氯的消耗量。近年来,各国饮用水标准对浑浊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地面水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经完全处理后出厂水的浑浊度一般不大于1度。
(3)臭和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和异味,这是水质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和水质不良的重要标志。臭,是指对鼻嗅觉的不良刺激而言。水的臭味可分为吗啡味、沼泽气味、粪臭味、芳香气味、腐败味、鱼腥气味、硫化氢味等。清洁的水是无臭味的,根据臭味往往能辨别其来源,为处理水质提供依据。例如,饮用水受到粪便污染时可产生粪臭味;水中含有藻类、原生动物,可产生鱼腥气味或腐败气味;地下水中含有硫化氢时,可产生臭鸡蛋气味;当水中含铁量过高时,会产生特殊的铁锈味;饮用水受到工业废水、废渣污染时,可产生某种化学药品的臭味,如苯类物质的芳香味、汽油味等。所以,异常气味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表现。
水臭味的强弱受温度影响,外界温度升高,臭味增强。所以,化验室通常是在水温20℃和60℃时判断水的臭味并加以对照。判断臭味的强弱,用无味、极微、微、明显、强和极强6个等级表示。
水味基本上分为甜、咸、苦、酸、涩5种。水味是由于水中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和其他有机杂质形成的。例如,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水具有甜味;含氯化钠时水呈咸味;含硫酸钠、硫酸镁时水味变苦;饮水流经矾土矿层时呈现酸味;水含有铁盐、锌盐时有涩味;饮用水库水、池水、塘水、江河水等,夏季常因含有腐殖质而呈沼泽味或发霉味。
水味强弱,分为无味、极微、微、明显、强、极强6个等级。水中含有一些无机盐是正常现象,对人体也是必要的,通常人尝不出味道。有些无机盐还可以增加饮水的甘甜可口味道,但也要求有一个适宜含量,过多往往是有害的。
(4)肉眼可见物:主要是水中可见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水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絮凝物的残留。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可产生大量有色悬浮物。因此,把肉眼可见物作为一项水质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物,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水生生物过多繁殖。为保证人体健康,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不应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见的水生生物及令人厌恶的物质,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
(1)pH:pH是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天然水pH为6.0~8.5。在南方地区因雨水淋溶作用,地下水的pH可能较低,北方地区则较高。当水源受到污染时,可能使水的pH发生变化。
水酸性或碱性过强对人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另外,使用过酸或碱性过强的水灌溉农田时,还会使农作物枯萎。水pH过高将会导致溶解性盐类的析出,使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变坏,pH还会影响混凝沉淀的效果、净水剂投量、加氯消毒效果以及除氯处理等,会降低氯制剂的消毒效果;相反,如果水pH过低,也就是酸性过强时,就会增强溶解金属,特别是铁、铅的能力,这种水容易腐蚀管道。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pH是一项重要指标。水pH在6.5~9.5并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大多数天然水和出厂水均为中性,农村饮用水的卫生要求pH在6~9。(www.xing528.com)
(2)总硬度:水的硬度通常用每升水中的氧化钙含量计算,含10毫克/升氧化钙为1度,主要是表示水中钙盐和镁盐含量的一个指标。水中钙盐和镁盐含量高,则水的硬度大;相反,则水的硬度小。有时水中含有较多铅盐、锌盐和铁盐,也会使水的硬度增加。
我国各地区水的硬度相差悬殊,南方地区以地面水为水源者硬度较低,北方地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者硬度较高。
水的硬度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暂时性硬度和永久性硬度两种,合起来称为“总硬度”。当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重碳酸盐和碳酸盐时,水的硬度较高。但是,这种水经过煮沸以后,溶解的碳酸盐能沉淀下来,使水变软。所以,这种由于碳酸盐含量增高而形成的硬度叫做“暂时性硬度”,又称为“碳酸盐硬度”。当水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时,水的硬度也增高,而且不会因水被煮沸而降低,所以,叫做“永久性硬度”,又叫“非碳酸盐硬度”。通常根据硬度的大小,把饮用水分成硬水和软水两类。当水的硬度低于8度时,叫做软水;高于8度时,则叫硬水。
人们对饮用水的硬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于长期饮用硬水的人,硬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即使水的硬度高达40度,也不致危害健康。可是,对于长期饮用软水的人,临时改用硬水则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等,即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
据有些研究证明,饮用过硬的水与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水的硬度超过40度要进行处理。另外,水质过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使用硬水做饭、泡茶、做豆腐等,可以改变味道;使用硬水洗衣服不仅浪费肥皂,而且不容易洗干净;使用硬水洗脸、洗澡,可使人的皮肤产生一种不舒服感觉,还能使毛发变脆容易折断。长期饮用过软的水对身体也有一定影响。研究证明,长期饮用软水地区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饮硬水地区的人高得多。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的总硬度应不超过5度,即以氧化钙计算,不超过250毫克/升。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为450毫克/升CaCO3。在特殊情况下,无其他可供选择的水源时,最大容许硬度可放宽为700毫克/升。
另外,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化学指标还有铁、锰、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固体等,具体容许含量可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细菌学指标
饮水传染病是饮水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在中国农村地区,易发生介水传染病,因而微生物学指标是饮用水检验的重要部分。饮用水中存在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目前,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以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作为饮用水卫生检验的主要指标。
(1)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1毫升水样在特定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细菌总数可以评价水质,检查污染和净化效果。此项指标不能反映对人健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或程度,也不能反映受粪便或致病菌污染的程度,但细菌总数增多说明水被污染。《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规定,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限值不超过100个。自来水厂如能按卫生规程处理,则出厂水都能达到此标准。对分散式供水,如能保护好水源并管理好各供水环节并进行消毒,细菌总数也可达到此标准的要求。
(2)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不只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还来自植物和土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
(3)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部分,将培养温度提高到44~45℃,仍能生长和发酵乳糖的菌群,称为耐热大肠菌群。通常情况下耐热大肠菌群与总大肠菌群相比,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认为近期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染,存在肠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耐热大肠菌群在配水系统中再繁殖是不可能的,除非管网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或者水温超过15℃,以及管网中没有游离余氯。
4.与消毒有关的指标
要根据饮水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性余氯(毫克/升)、臭氧(毫克/升)、二氧化氯(毫克/升)等。
(1)游离性余氯:试验证明,氯与水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在0.3毫克/升以上时,对肠道病原体、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等均有充分的杀灭作用。游离性余氯的嗅觉阈和味觉阈均为0.2~0.5毫克/升,慢性毒性阈浓度为2.5毫克/升。所以,规定用氯消毒时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应不低于0.3毫克/升。
(2)臭氧:采用臭氧消毒,要求水与臭氧接触至少12分钟才能出厂。如果水中的臭氧浓度达到1毫克/升以上,便能杀灭芽孢、病毒、真菌等有害微生物。
(3)二氧化氯:水与二氧化氯接触至少30分钟才能出厂,要求二氧化氯残留量小于0.7毫克/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