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理解标题,概说故事
任务:初读课文,根据内容,解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试着运用小说的知识概括“孤独之旅”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1:先理解“孤独”和“旅”的含义:
“孤独”可以是指人陷入一种孤单的困境,也可以指人落寞的心境和无依无靠的感受,那在课文里面的含义是什么呢?“旅”的字面意思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那在课文里面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明确任务后,初读课文,把理解写在课文标题旁边。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评,预设如下:
“孤独”的含义:
文中指杜小康命运发生陡转后的生存困境,辍学离家随父到荒无人烟的苇荡放鸭;又指杜小康置身陌生的芦苇荡,感到茫然、孤单、寂寞、无奈的心境状态。
“旅”字的含义:
旅,远行也,历程;文中指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痛苦的历练;成长中的苦难经历;孤独之中的心路历程;一次美好的长大过程(陪伴着鸭子,挺过了暴风雨的考验,看着鸭子长大、生蛋了。)
顺势概括(笔记):
“孤独之旅”指杜小康孤独之中经受磨炼,学会坚强,分担责任的历程。
提示2:试着运用小说的知识概括“孤独之旅”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独自思考,静静概括。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适时点评。
概括归纳(屏显):
1.少年杜小康在艰难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这是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人物命运变故)
3.一个以芦苇荡牧鸭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有了背景,才有故事)
4.一个用生动的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景物描写)
5.一个表现儿童成长经受孤独、苦难的故事。(鲜明的主题)
活动二:品读“孤独”,提炼技法
我们读《孤独之旅》,能读出杜小康满世界里注满的孤独,这不错,但还不够,我们还要能欣赏作者写“孤独”的美妙技法。
微型话题讨论:我发现小说中,表现“孤独”的手法有……
步骤:
1.学生静静勾画文中表现孤独的句段,品读并提炼手法。(旁批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七嘴八舌聊“技法”。
3.总结归纳技法。
预设:
技法一: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11—13段)
技法二:借写鸭暗写人孤独(15段)
技法三:用反复穿插的描写点示孤独(9段、12段、13段、17段)
品析:这是用反复穿插的描写来点示孤独。
技法四:用特写镜头象征孤独(25段)
技法五:用直接描述人物的感受来突出孤独(27—30段)
品析:以上语段直接描述人物的感受,突出了极致的孤独,带给人巨大的精神压力。
顺势小结描写“孤独”的美妙技法:(屏显)
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
借写鸭暗写人的孤独(www.xing528.com)
用反复穿插的描写点示孤独
用特写镜头象征孤独
用直接描述人物感受写孤独
这些诗意化的手法,描述了杜小康在困境中挣扎生存,经受磨难,忍受孤独的艰难过程和情感波澜,突出了文学的美。
活动三:读懂父亲,领会作用
作者通过塑造儿子杜小康这个形象,表现了鲜明深刻的主题,而父亲杜雍和有没有作用呢?
微型话题:故事中,假如没有杜雍和这个人物……(或“说说父亲杜雍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要求:浏览课文,并勾画描述杜雍和的语段,领会其作用。
(屏显)下蛋了……”
①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②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③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④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⑤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⑦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⑧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
交流后,小结作用:
1.衬托主要人物杜小康(笔记)
没有杜雍和借钱进货,载货船出意外,家道一落千丈,儿子杜小康就不会辍学;
没有杜雍和重振家业的“放鸭计划”,就没有杜小康随父放鸭之旅;
没有杜雍和用坚定的划桨声斩断杜小康要上岸,要回家的念头,就不会有下文杜小康承受孤独之艰,渐渐适应苇荡放鸭的孤独生活,勇敢接受暴风雨,分担责任,独自找回鸭子,享受鸭子下蛋的喜悦的情节。
所以杜雍和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是他衬托了杜小康,成全了杜小康的成长。
杜雍和带着儿子踏上重振家业的放鸭之旅,年幼的儿子不是他的依靠,即使自己内心有所慌张,但在儿子面前也必须显得镇静,他要让儿子明白,活着不易,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努力抗争,一直向前,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和深沉的爱,所以杜雍和同样展现了小说的张力美。
2.增加故事的悬念、照应、伏笔(笔记)
起笔叙写杜雍和“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形成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接下来人物的命运;对杜雍和前往芦苇荡途中慌张,迷茫的心理描写,为写杜小康恐慌孤独的心理埋下了伏笔;结尾写杜雍和历尽艰难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下蛋了,下蛋了……”,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3.丰富了小说的深层意蕴(笔记)
文中对杜雍和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位父亲遭遇厄运,内心浸满无可述说的“孤独”以及不屈服命运,扛起振兴家道的责任,在困境里艰难抗争,不放弃希望的生命品质和人格魅力。这让读者明白,放鸭之旅也是杜雍和的孤独之旅,人生任何时段都有可能遇到暴风雨的打击,父子俩的孤独之旅,就是一个人从少年到中年的历练之旅。
所以父亲杜雍和丰富了小说的深层意蕴。
顺势小结父亲杜雍和的作用(屏显):
衬托主要人物杜小康
增加了悬念照应伏笔
丰富小说的深层意蕴
曹文轩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没有结束的成长之旅:
杜小康最终没能重回学校,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可怕的磨难,所有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倒了。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刘少鸾 重庆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