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片段:胡屠户的虚伪与范进的自卑

教学片段:胡屠户的虚伪与范进的自卑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片段1)下面请点评胡屠户的一组派代表发言。道喜礼物的不同,写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贪婪与虚伪。对一个人的称呼往往体现出对这个人物情感的亲疏,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前后对比,一贬一褒,活画出了胡屠户的粗鄙灵魂。范进认为是邻居哄他,拿自己开心,原因在于自己屡试不中,是自信不足的表现。(片段2)我们发现“范进中举”是小说核心情节,那么这个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教学片段:胡屠户的虚伪与范进的自卑

(片段1)下面请点评胡屠户的一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点评的是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来道喜时携带的礼物:第一次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第二次是“提着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两次的礼物明显是前轻后重,为何是这样?因为范进中了举人。道喜礼物的不同,写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贪婪与虚伪。

师:读书很仔细,能从胡屠户携带礼物的不同中读出他的性格,很难得。

生2:我点评的是胡屠户对范进的不同称呼。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癞蛤蟆”,后来称呼范进“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姑老爷”等,前后褒贬不同的称呼将胡屠户讨好巴结的丑恶嘴脸和盘托出。

师:这个角度好。对一个人的称呼往往体现出对这个人物情感的亲疏,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前后对比,一贬一褒,活画出了胡屠户的粗鄙灵魂。

师:下面请点评范进的一组派代表发言。

生1:我点评的是邻居上街找到卖鸡的范进告诉他中举了,范进说的那几句话。范进认为是邻居哄他,拿自己开心,原因在于自己屡试不中,是自信不足的表现。这从侧面说明范进的可悲。

师:能从我们不太关注的几句话中,发掘出这么深刻的内容,说明你认真思考了。

生2:我点评的是范进被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后的两句话:“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得了“失心疯”,人昏昏沉沉,如同做梦一般,但清醒后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中了第七名,说明范进终究忘不了功名,或者说功名富贵的思想对他影响至深。

师:这一细节确能说明科举功名对范进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你的眼光很犀利。

(片段2)我们发现“范进中举”是小说核心情节,那么这个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1:如果范进没有中举,后面胡屠户的“一巴掌”以及张乡绅送钱送房的故事,就不存在了。

师:也就是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www.xing528.com)

生2:安排范进考中举人的情节,是为了方便后面众人的“表演”。

师:方便众人的表演一定得设置中举的情节吗?比如范进没有考中,去向张乡绅求助,结果遭其奚落,这样的情节不也很精彩吗?

生3:这样能表达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它深深地毒害了范进这样的读书人。

师:那么让范进终其一生都未考中,岂不是更能揭示小说主旨,表达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吗?

学生陷入沉思。

师: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对小说情节的功能有这样的观点:“情节的功能,第一是将人物打出常规,第二是暴露人物深层心态,第三是造成人物之间的情感错位。”(PPT投影呈现)“范进中举”这一情节就具备了前两个功能,首先是将范进打出了常规,由屡试不中到高中举人,其次暴露了包括范进在内的众人的深层心理——对功名富贵的渴求、对权势者奉承巴结。打出的常规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荒岛是逆境,《项链》中丢失了项链也是逆境,范进的中举是顺境。

生4:这样就能全面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师:对。以胡屠户为例,在范进中举前后,他对范进的态度判若两人,表面上看起来换了一个人,其实还是那个胡屠户,但他的形象就很深刻了。

生5:这一观点有无科学依据?

师:有。在常态下,人都有荣格所说的“人格面具”,遇到突发的事变,能够迅速调整外部姿态,使心理恢复到常态。好的情节把人物推出正常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情境中,使其心理来不及调整,从而暴露出平时隐藏得很深的心灵奥秘。比如,在初三的某个学生,他突然接到中科大的通知,要录取他本硕博连读,然后免费去国外留学。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样?

……

师:小说情节功能理论告诉我们在写记叙文时,最好能设置一些暴露人物内心秘密的情节,这样去写故事才精彩,人物才生动。另外《儒林外史》中像这样精彩的情节还有很多,请同学课下挤出时间认真地去读一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