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位于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是第二篇教读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其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节选的部分标题“范进中举”为教材编者所加,约占整回2/3篇幅,4500余字,是地地道道的一篇长文。长文如何短教是摆在教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观点:“让学生‘全篇散打,满课去找’远不如‘选点扭打,深入品读’来得精彩。”(余映潮《长文短教,妙在选点》,2012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同时《范进中举》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章节,经典如何常“教”常新,不重复自己,不抄袭别人,这难度就相当大了。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它以写实主义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小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士林,“婉而多讽”是其风格,“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是其讽刺技巧。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说:“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一论述表明,吴敬梓自始至终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作为臧否人物、评论是非的标准。吴敬梓以王冕、虞博士、庄绍光等人“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者”为“中流砥柱”,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道义理想;而范进、张乡绅等无疑是“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拿到《范进中举》后,我反反复复地“素读”文本,认真地作批注,并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虽然林林总总地写了近千字的批注,但仍然没有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我一直在思考:《范进中举》最合理最大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学生要从这篇教读课文中学会怎样的阅读方法?随着“素读”次数的增加,我的思路渐渐清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以文体和学情作为标尺,在尊重文本文体共性特征的前提下,试图教出这一篇的篇性特点;将学情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不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或者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能轻松获取的陈述性知识,只教学生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仍不会的难懂的内容。就文体而言,《范进中举》是小说,但它不同于那些以紧张的故事情节取胜的古典小说,不太讲求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相反地它所叙述的故事较为平淡,而挖掘平淡故事背后人性特点是我拟定的教学难点。(www.xing528.com)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单一,在教学中不宜将梳理故事情节作为教学重点,学生能口头简述故事梗概即可。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和范进谁是主要人物呢?结合小说第三回的回目“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以及文中大量描叙胡屠户的文字来看,胡屠户显然是作者描摹的重点,所以我们先要分析胡屠户这一典型人物。同时我们不能静止地去认识胡屠户,而要将其放在动态的“变”中去考察。这里的“变”就是范进身份的前后不同:秀才变举人,从“变”处入手,我们就能揭示胡屠户内心深处的秘密——“不变”——对权力富贵的痴狂崇拜。对范进的形象分析,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他“发疯”之时的言行,更要从他清醒后的言行中去发掘其深层的心态。小说中的众乡邻以及乡绅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后都有精彩的“变”的表演,有必要挑出一两处细节去指导学生欣赏,这些“变”的背后有一个共同价值取向——“不变”。
胡屠户对女婿范进前后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胡屠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笼统地回答,前后不同的胡屠户都是真实的胡屠户,但这样的回答明显粗糙。我们需要引进小说解读理论,从学理上给学生以理性的认知,让学生能懂得“范进中举”这一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我拟引进孙绍振先生关于小说情节功能的相关理论,让学生掌握一种判断和分析小说情节优劣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记叙类文章写作中加以运用。孙先生认为:“总的来说,情节的功能,第一是将人物打出常规,第二是暴露人物深层心态,第三是造成人物之间的情感错位。”(孙绍振《小说解读的理论基础: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2016年第1期《语文建设》)“范进中举”这一情节的特有功能:将范进打出了常规,不仅暴露了范进而且也暴露了胡屠户等人的深层心态。范进的常规是什么?是屡考不中,不中屡考;胡屠户的常规是什么?是在范进面前的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动辄破口大骂。中举事件,就将范进和胡屠户推到了另一个新境界。在这个新境界中,范进和胡屠户都来不及调整自己的常规心态,结果“在常规环境中隐藏得很深的心灵奥秘暴露出来”了。范进的深层心态是对科举功名的刻骨期盼,胡屠户的深层心态是对权势的畏惧,以及色厉内荏的市侩嘴脸。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倨后恭的胡屠户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真正的人。遗憾的是,“范进中举”的情节不具备第三个功能——“造成人物之间的情感错位”,如果吴敬梓能将范进之妻设计成一个看淡功名富贵的女子,使之与丈夫、父亲心态错位,那么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光彩照人了;正是因为范进之妻与范进、胡屠户等人心态完全一致,所以这是一个扁平的人物,没有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进中举》是教读课文,教读课文内含的教学内容就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笔者采取批注式阅读法。在运用批注法教学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对报录人提出的请范进最怕的人打范进一巴掌来治疗其疯病的几句话。批注:报录人冷静地提出治疗意见,表明当时因科举中榜而发疯并非个别事件;报录人对此见怪不怪,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性。笔者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四类: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和张静斋,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分一类人物进行细节点评展示。运用批注阅读法点评人物是我拟定的教学重点,意在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讽刺技巧。另外,《范进中举》一文涉及许多科举文化常识,笔者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上口头填写一个表格,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最后我考虑在教学中用拟写对联和添加修饰语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可以给胡屠户拟写一副对联等等。综上所述,我将教学思路拟为:小说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这样写目的何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