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定教学目标与活动:优化教学标题

确定教学目标与活动:优化教学标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述文本解读、课标教材研读、学情预设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案作了如下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注意课文空白处的旁批和阅读提示,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在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疑惑或者理解。

确定教学目标与活动:优化教学标题

根据上述文本解读、课标教材研读、学情预设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案作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默读中勾画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字句,标出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语句,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理解父亲教育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思路】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注意课文空白处的旁批和阅读提示,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在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疑惑或者理解。

(设计目的: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后“阅读提示”第一段的要求,学生练习默读。)

2.说说所勾画的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关注“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即表示时间进程和空间转换的语句,理解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行文脉络。)

例如:

第一部分1-6段的标志词句:“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第二部分7-17段的标志词句:“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不知何时”“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第三部分18-28段的标志词句:“暮色中”“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我往后移动了一下”“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第四部分29段的标志词句:“此后”。

3.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内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语句,把握人物成长历程

1.小组合作,品读16-27段中精彩的心理活动语句,分组汇报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语句。(www.xing528.com)

(设计目的: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的心理成长历程。这些语句是理解小说人物及主旨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品读心理活动语句,也是落实课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要求。具体语句分析见前文。)

2.在“我”的心理成长的路上,离不开爸爸这位引领者,爸爸为什么能化解“我”的心理困境?结合19-26段的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建议: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设计分角色朗读,注意提示学生要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人物情感

设计目的:理解爸爸的教育智慧,理解引领者之于“我”的意义。注意结合具体语句,将分析落到实处,具体分析见前文。)

例如:品味爸爸说的话“现在,下来”,分析逗号的作用。

(四)感悟哲理,畅谈启发教益

齐读最后一段,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建议:注意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类似的经历,谈谈对文中人生哲理的体会及启发。

设计目的:深化对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哲理的理解——青少年身处人生困境在所难免,要克服自身心理恐惧,抓住可以改变的机会,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最终突围困境,从行动中获得心理的蜕变和精神的成长。)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阅读课文删节部分,结合内容谈谈悬崖上的这一课给“我”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视学情和教学进度来决定是否在课上完成,可以在课前补充给学生先进行阅读。

设计目的:学生可以了解文本全貌,深入理解文本主旨。)

2.作业:课外阅读自传性成长主题的文本,默读并勾画出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

(教学建议:我们可以补充这两篇文章,一是斑马的《爸爸带我去爬树》,这篇文章中爸爸带我去爬树的过程与课文里爸爸指导我爬下悬崖的过程很相似,先叙事再升华到人生体验的写法也与课文类似;二是美国作家赖特的《紧握木棒的黑孩子》,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孱弱的黑孩子战胜怯懦的故事,孩子面对困难的心理、妈妈的教育智慧与课文有可比性,利于学生迁移理解。

设计目的:这两篇文章的题材、主旨和写法与本课类似,课外阅读同类作品,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加深对成长类作品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要求。)

(张晓毓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注释】

[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

[2]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30.

[3]刘建琼.寻求教读自读导读“三位一体”的阅读精义[J].语文建设,2018(6):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