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长小说,更重要的是关注主人公形象的变化发展。成长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对成长的关注,主人公必须迈出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著名的前苏联文艺批评家巴赫金说,成长小说“塑造的是成长中的人物形象。这里,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建构,时间进入了人的内部,进入了人物形象本身。”[2]
文中的主人公“我”在经历了悬崖上遇险的“磨难”后,获得了对人生、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也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为什么有这一场冒险呢?作者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解释,他特意在文章的开篇写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极度酷热的天气带来了心情的烦躁,虽然时隔56年,“我至今还能感觉到那股灼人的热浪”,闷热的天气背景为后面的冒险和历险营造了气氛。冒险的发生源自和“我”一起玩的五个小男孩厌倦了平时的游戏,想找新的刺激,因此有人提议去爬悬崖。从主观意愿上看,“我”渴望冒险,很希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勇敢和活泼”。最重要的是,最要好的朋友杰利极力邀请,特别是他的这句话“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彻底激起了“我”的好胜心。
那么,爬悬崖是不是一场冒险呢?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个调剂心情的游戏,但对“我”来说面临身心两重阻碍:身体上,“在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心理上,牢记妈妈的警告,“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作者在展示“我”的成长过程时,从不同角度细致地写出了遇险时“我”那被放大的恐惧心理的种种表现:
首先,挑战对象的难度被“我”的眼睛放大了。在“我”看来,这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尽管它只有60英尺左右,但俨然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心理暗示直接影响了“我”的决心和行动。
其次,恐惧导致“我”的态度由开始的“犹豫不决”,很快升级为绝对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能……”,而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我”的进程,更让“我”遭到了别的孩子无情的嘲笑和抛弃。(www.xing528.com)
然后,恐惧带来了各种生理反应:看到其他的孩子的惊险行为“让我感到反胃”,连说话都“哑着嗓子”“我往下看,但是却感到阵阵晕眩”“天旋地转”。
还有,恐惧影响了“我”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困难被无限夸大,“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出现了幻觉,“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种万念俱灰的无助和幻灭感甚至让“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此外,作者还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我”的紧张、绝望的心理,“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在悬崖上的时间是那么难挨,影子、太阳、夜幕的移动如同慢镜头,传神地写出了此刻的“我”度时如年。
这一切都因爸爸的智慧引导而化解了,文章的最后“我”凭借自己的力量走下了悬崖,“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我们能看到人物在这个挑战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成长意味着人物趋向成熟,产生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这也为文章最后一段的生命感悟奠定了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