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未重视的原因及影响

学校未重视的原因及影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学校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投入资金的数量还有待提高,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趋势和网络需求的不断提高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旦发生问题,学校、家长、社会协作不畅,职责模糊,相互因推诿,而忽略了问题真正的成因。

学校未重视的原因及影响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和高效运转,借助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研究、探讨和实践,梳理当前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找到症结、提出解决建议。然而,由于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和认知理论还不完善,使得校园网络交流平台的积极意义得不到体现,消极影响不能很好地删除。

第一,认识不足,机制不全。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校园网络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容易被轻视。首先,对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许多领导,对当前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使用互联网并由此带来诸多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力比较分散,认为互联网离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还很遥远。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的学习认识不足,一些教育管理者不能够充分了解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不能够适时转变观念,不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时代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而一味强调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甚至采取不准学生上网或关闭网站的做法。其次,对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支持。面对网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主体地位的削弱缺乏心理准备,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学校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投入资金的数量还有待提高,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趋势和网络需求的不断提高存在很大的矛盾。“据了解,许多学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网站或者网页,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却不多,内容也比较单薄,有的学校思想政治主题网站的日平均访问量仅有10余人,远远没有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另外,由于学校资金和编制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力度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不匹配,对这方面的人员配备还相当薄弱,再加上校园网络在如硬件设施、专项资金、网络安全维护人才等的缺乏,这方面的问题就暴露的相当明显。

第二,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异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展示和方法运用上充分考虑网络技术背景与受众的心理特点及其行为反映。对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具有效性和互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许多学校和教育者进行了探索,但效果不容乐观。就教育内容而言,网络信息时代,青少年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听到的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声音,还有全球的声音;熏陶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世界不同的文化思潮。面对全球文化的交融和信息膨胀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比较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共理论课教育,内容多是空而泛的理论概念与法律法规条文,而对“扩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国家政策法规时事评论心理咨询、在线思想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等不太重视。另外,一些校园网站还存在内容乏味、消息陈旧、信息量小、界面单一现象。由于绝大多数思想教育类网站是由校、系、社团等组织建立,主要面向全校、年级或全社团的师生,内容主要是围绕新闻宣传、学生活动和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但相互之间由于负责主体不一和内容不同而缺乏沟通,使得满足需求的群体范围较小,网站的内容覆盖面和对象覆盖面都较低,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版面设计上色调单一,网页更新频率慢,毫无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言。同时,网站内容涉及注重单方面的灌输,缺乏与学生的广泛互动与讨论,无法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因此,单纯的正面灌输、陈旧的网站内容、刻板的呈现方式,缺少生动有趣的互动交流平台,导致了思想教育类网站对当代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就教育方式而言,长期以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读报刊、念文件、听报告、座谈等形式,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式、填鸭式、强迫式的灌输教育方式。这种单向型的方法,其基本特征是教育主体居高临下,信息由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单向灌输,教育主体不关注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而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使这种“一言堂”“一厢情愿”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大打折扣。虽然随着互联网在教育实践上的运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思想政治教师专门化、思想政治教材规范化、教育时间集中化、教育对象被动化的“单向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第三,教育引导滞后,协作不畅。“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家庭及其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青少年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伦理形成极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参与不多甚至不参与。加之当前大多数学校重文化课,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严重,网络建设过于注重行政管理和服务,而忽视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的规划,对网络的发展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养、法制素养等素养提高相互结合之间的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就能一劳永逸,没有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旦发生问题,学校、家长、社会协作不畅,职责模糊,相互因推诿,而忽略了问题真正的成因。(www.xing528.com)

第四,队伍建设滞后,缺乏一定的权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该是具有复合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掌握网络技术和处理信息方面素质的人才,而现在我们正缺少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利用网络手段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力。一些学校的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还未在心理结构上建立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机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纵向与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正向与逆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不能很好的接纳和捕捉,也不能从新的需要角度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重组、整合和进一步系统化,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及时传译和交流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和主动参与实践的态度。当前,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些人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和主动参与实践的态度,同时又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信息素质培养的真正途径。这与在网络信息时代中,他们还不能很好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科学的人生态度有关,与他们心理上还没有真正适应环境变化有关。同时,与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最基础的信息技术、还不能迅速准确地检索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信息的权威性打上了问号。

第五,教师的价值认同、讲授内容与教材主旨存在相背离的情况。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内容却更新内容少,这就必然产生教师价值认同与讲授内容相背离的情况。一方面,据团中央学校工作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4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六省(市)20所高校发放问卷,联合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在高校教学中,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对教科书中的观点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认为完全相信书中观点的比例仅为17.0%。如果教师不相信书中的观点,教师的意见必然会有所保留,既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但又不能与教科书产生冲突。这种两难状况导致公共理论课教师很难将课程讲授好,也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来说,公共理论课教科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师半信半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目前的公共理论课教材在解释社会现实问题时,虽然套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观点,但在分析中国国情时脱离了实际情况,显得有点生搬硬套,让人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个别教师为清楚地阐明观点,继而转用西方现代理论进行阐述,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二是多数理论教材中沿用以往陈旧的表述方式,许多口号式的表达方式与当代青少年的接受方式不符。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在多个学段有许多重复之处,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四是当代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法治、时事、反腐败与社会公正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而这些内容在公共理论课中基本是避而不谈。

第六,软硬件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阵地建设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加上投入不足,还不具有规模效应,很多地方急待完善。“就高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而言,我国第一个建成的全国性的INTERNET网是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它于1995年为高校提供服务,在CERNET网上的用户超过250万,虽然它连接了全国上千所高校的校园网,其中连接的计算机比例已达80%,实验室、教研室和管理部门的办公室等大多数已有了相应的校园网络。但是,全国许多高校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连最基本的主干都还没有建立,特别是在西部有些省市的某些高校。”这样,根本谈不上自主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即使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转的校园网,由于各种信息资源因素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教育功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就全国范围而言,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而缺乏及时的研究,还没有建设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较完善的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相关细则。虽然少数高校出台了一些教育管理制度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比如清华大学学生会网管会制定的行业规范。而更多的高校虽有校园网,即使连接了CERNET和INTERNET,但仍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针对青少年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的网络行为规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