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具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技术工具性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工具特性,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保证与基础。一线教师对整合不理解,一部分原因就是并没有理清楚技术在教学中具体扮演了哪种工具特性。
信息技术是教学中的演示工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并设计演示文稿。信息技术是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络平台、专业网站等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个人空间、学校资源库等分享自己的资源。
信息技术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有力工具。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自我操作性,这易于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参与到信息交换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信息技术是学生的表达与协作工具。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或平台,与学习伙伴、教师、专业人士交流,同时可以组成协作小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是学生反思的有力工具。计算机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反思提供了多种方式,例如博客,即时的传达工具,既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信息保存以备后用,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学习过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课后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讨论和授课的补充,发送课程笔记、学生的作业,以日记与讨论的形式进行反思。
信息技术是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例如记录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交互性评价等。(www.xing528.com)
信息技术是一种环境创设工具。网络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极好的工具和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创设,例如网络工具创设的虚拟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技术性
技术性的体现,主要是实现支持教师有效的教,或者训练学生信息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对于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常用的两类整合方式是:第一,利用技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作为奖励的游戏活动;第二,利用技术进行巩固性操练、练习和文字处理。
3.情境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余胜泉曾经说过:“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生存的环境,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技术不再仅仅是学和教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必要的环境因素。”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将比真实的现实更加真实。有了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们无法涉及的世界和领域。大到宇宙万物,小到细胞电子。美国高科技Magic Leap公司,主要研发方向就是将三维图像投射到人的视野中,已经实现了将图像直接作用于视网膜的技术,3D眼镜、3D头盔出现就将被淘汰……这种情景创设,已经超出教育工作者的想象。
4.改变结构
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效益,但无法改变教学思想。只有通过技术的应用,体会技术化的道理与思维方式,找到技术与教育共同前进的方向,创造性地改造教学结构,同时促进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变革。它包含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基本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