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道德价值中,中庸居间的分寸把握优化

在道德价值中,中庸居间的分寸把握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非常重视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和道行品质上的“中庸”与“居间”的性质,认为道德的善,在于两种互相对立的行动和品质的“中庸”,“不偏不倚”。孔子更是在自己的言论中积极倡导“中道”、“中行”及许多具体的中庸的品质。这在道德认识上,反映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中国传统道德在道德价值分雨把握上的中庸性质,对中华民族道德心理定势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道德价值中,中庸居间的分寸把握优化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非常重视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和道行品质上的“中庸”与“居间”的性质,认为道德的善,在于两种互相对立的行动和品质的“中庸”,“不偏不倚”。相传在远古时代,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时,都要“允执其中”(《论语·尧曰》)。西周初箕子向武王进言,要求统治者以行为的居间不偏为美德。他说:“无偏无彼,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无道正直。”(《尚书·洪范》)以孔子为代表的家,更是大力提倡“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后来的儒家继承孔子的中庸思想,专门编写《中庸》一书。《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四书”之一,积极宣传中庸之道,影响很大。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中庸思想,还鲜明地体现在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中,所传皋陶的“九德”,即所谓“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皋陶谟》)就有很强的中庸色彩。孔子更是在自己的言论中积极倡导“中道”、“中行”及许多具体的中庸的品质。

应当看到,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中庸,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道德境界。它要通过折衷调和方法,达到一种平衡与稳定,实现最合理的状态。它多少认识到,道德实践中的矛盾双方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道德的“善”,是一种“度”的分寸把握。凡是合理的道德行为和品质,都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要适当,恰到好处,不能偏向一面,走极端。这在道德认识上,反映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中庸思想同时也具有某种回避矛盾,否认一切斗争的形而上学倾向,凡遇事一味讲“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利于人类的道德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取得进步。中国传统道德在道德价值分雨把握上的中庸性质,对中华民族道德心理定势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