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在世界各国中发展很早。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专门机构和场所,在原始氏族社会中称“庠”。在夏代,学校称“序”和“校”。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一直把对学生进行人伦道德教育作为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可见,道德教育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教书育人,培养人的高尚品德,这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看来,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占有首要的地位。

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在世界各国中发展很早。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专门机构和场所,在原始氏族社会中称“庠”。“庠者,养也”,是氏族社会中由富有生活经验的老人向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地方。在夏代,学校称“序”和“校”。《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说:“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序”设在国都,“校”是乡学。“乡里有教,夏曰校。”(《史记·儒林传》)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一直把对学生进行人伦道德教育作为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孟子在总结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时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就是说,教学生“明人伦”讲道德,这是古代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朱熹对“皆所以明人伦也”专门注释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所以明此而已。”(《孟子集注》)可见,道德教育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

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教书育人,培养人的高尚品德,这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学的目的,是使人“知道”,“成德”。《礼记·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董仲舒说:“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董仲舒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师说》)。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的美德。”师也者,教之于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在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看来,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占有首要的地位。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指出:“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6]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历来把德育放在优先于智育、体育的位置。康有为说:“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大同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进一步深刻地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7]

【注释】

[1]金岳霖:载《中国哲学》,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5页。

[3]转引自方东美:《中国人一哲学概要》,台湾问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www.xing528.com)

[4]参见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5]《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

[6]《论教育之宗旨》,见《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009页。

[7]《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